分享
南宋士大夫的退居詞與朱敦儒...》——蘇辛之間的另一重路徑_趙惠俊.pdf
下载文档

ID:2321643

大小:2.02MB

页数:2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宋 士大夫 退居 詞與朱敦儒 另一 重路徑 趙惠俊
詞學第四十八輯八六南宋士大夫的退居詞與朱敦儒樵歌趙惠俊蘇辛之間的另一重路徑内容提要不同于仕宦時期所作詞,辛棄疾的退居詞有著强烈的消解富貴功名的特徵,多見山林退居日常的描述與自在閒情的抒發,有着淺易平淡又俚俗近謔的語言特徵,並以陶淵明、白居易、邵雍奉爲師承。稼軒的退居詞風是南宋孝宗朝士大夫退居詞的共性,這種不求富貴不求仙的平淡落拓詞風是南宋詞壇豐富多元面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詞作類型淵源于東坡詞,由朱敦儒在兩宋之交發展成熟。朱敦儒的樵歌不僅在通俗淺近、取徑佛襌、以文爲詞等語言體式層面道夫稼軒先路,同時在内容情感層面也奠定了立足此岸山林的基本價值取向。由此可見,蘇辛之間在張元幹、張孝祥等詞人之外,還存在著由朱敦儒承擔的另一重溝通路徑。關鍵詞朱敦儒樵歌辛棄疾稼軒詞南宋退居詞退居是南宋士大夫的重要寫作時空之一,相關作品在内容題材、情感取向、文字體式等方面皆與士人在朝文學差異甚大,構成了屬于南宋文學的時代新貌與特質,退居身份下的士人及其文學也因此成爲南本文係二二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南宋詞壇地域性分佈與兩浙詞學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宋文學研究的重要維度。目前兩宋作家的退居個案考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關注一,深刻影響到了南宋詩文研究,論者利用朝野身份轉變給士人帶來的生態及心態變化,探究士大夫退居詩文的獨特面貌,借此豐富對南宋士大夫詩歌的認識以及深化關于江湖詩人、晚唐體的理解。不同于詩歌,南宋詞壇大部分時間由姜獎、吴文英等江湖清客雅士群體主導,他們的身份相對單一地集中于廟堂之外,從而以士人身份轉换爲基礎的退居視角未獲南宋詞研究的重視。除了朱敦儒、辛棄疾等少數詞人,南宋士大夫詞人的退居詞也没有得到獨立的論述,南宋退居詞的獨特面貌也就難以凸顯。實際上南宋士大夫的詩詞分界概念已經比較模糊,他們的退居詞作尤爲明顯地呈現著詩詞互通的面貌,因此完全可以借鑒南宋詩文研究的經驗,在士人退居身份的視角下對退居詞予以打通詩詞二體的考察,由之相對全面地探究南宋退居詞作的諸多特質,彌補傳統詞學的未盡之憾。除了總體研究的不足,南宋士大夫的退居詞在具體個案上也存在較大問題。這一方面表現在只有寥寥幾位詞人的退居詞獲得了論述,另一方面則在于相關論述受到先人爲主的傳統觀念束縛,未能正確揭示這些詞人最主流的退居詞面貌。比如朱敦儒退居詞的研究便多受神仙風致、清曠超塵的總體判斷影響,論者多認爲朱敦儒的退居詞在内容上偏重閒適曠達的隱逸情懷,文字風格方面則以清疏俊朗、飄逸天成爲主,嚴重忽略了其中數量更多的高度口語、俗語化的以文爲詞之作。辛棄疾退居詞的研究同樣是如此,由于深受壯志難酬的悲慨英雄形象影響,稼軒退居詞中大量的與家國功名無關且文字體式高度以文爲詞化的作品亦未得到有效清理。然而無論是疏離政治的日常題材,還是游戯紅塵的生活態度,還是高度口語化、俗語化以及以文爲詞的語言特徵,其實都是南宋士大夫退居詞的重要共性特徵,因此稼軒的相關詞作可謂是該類型的典範代表,而重要奠基者角色則由朱敦儒承擔。是以本文擬打通詩詞二體,以稼軒詞爲典型個案,探究南宋士大夫退居詞的獨特文本特徵及其承載的士人生活、情感取向,還原南宋詞南宋士大夫的退居詞與朱敦儒樵歌蘇辛之間的另一重路徑八七詞學第四十八輯八八埴在姜吴雅詞之外的這番重要圖景。同時也嘗試揭示朱敦儒的退居詞在文本體式與情感取向兩方面對于南宋士大夫退居詞的先導意義,由此清理出在葉夢得、張元幹、張孝祥之外,另一重勾連蘇辛的路徑。一富音(功名的淡化與通俗落拓的語言:南宋士大夫退居詞的總體風貌在南宋所轄十六路中,疆域大致相當于今日福建、江西二省的福建路與江南西路是南宋士大夫最主要的退居之所。這一方面緣于閩贛兩地並不直接與金接壤,江淮與京湖恰好構成了一道屏障,將閩赣擋在了戰端之外?,另一方面則因爲閩赣緊鄰兩浙京畿地區,無論政治還是經濟都可以相對便利地獲得京畿的輻射。遠離宋金邊境的優勢使得閩贛地區的生活不以恢復與戰争爲主題,文學中的功名、家國書寫被相應地淡化,詞風也就同樣地不以慷慨豪壯爲主流。同時閩贛地區在南宋已經初步成爲相對獨立的文化地域,文化風尚與審美趣味較爲疏離于兩浙京畿由貴戚所主導的富麗精致之態,士大夫山野本色的蕭散疏狂纔是兩地文化風尚的主流。是以退居于此的南宋士大夫不僅會在詞中相對減弱慨談功名的悲壯歌聲,還會消解兩浙湖山富貴間的典雅精致,使得閩贛地區成爲南宋士大夫退居詞最爲集中也最爲標準的創作區域。辛棄疾在退居江西鉛山時期的詞作便代表性地呈現著相關特徵,村上哲見就如是指出稼軒退居時期的詞作幾乎看不到對免職的不滿。儘管村上氏的説法有些絶對,當辛棄疾與諸如陳亮等特定士人交往唱和的時候,仍然會直露地發出强烈的功業訴求或壯志難酬的悲憤,但是辛棄疾退居詞以淡化富貴功名爲總體風貌的判斷依然可以成立,例如下面這闋水龍吟?斷崖千丈孤松,掛冠更在松高處。平生袖手,故應休矣,功名良苦。笑指兒曹,人間醉夢,莫嗔驚汝。問黄金餘幾,旁人欲説,田園計、君推去。歎息藓林舊隱,對先生竹窗松户。一花一草,一觴一咏,風流仗履。野馬塵埃,扶摇下視,蒼然如許。恨當年九老,圖中忘却,畫盤園路。此詞由退居現狀起筆,引出了第二韻放下功名的態度表達。其後以對話體手段言説人生如夢,並在散盡錢財式的退歸田園選擇中收束上闋。下闋聚焦于向子證的藓林别墅,出現了化用蘭亭集序與莊子的句子,以文爲詞的文本體式特徵由此更爲强烈,進一步深化了此詞平淡粗疏又俳諧戲謔的風格。根據小序可知,辛棄疾此詞是應安撫使任詔之請,賦咏任詔掛冠退居江西清江一事。故而這闋詞的風貌特徵就不僅僅是辛棄疾個人所尚,也符合著退居大員任詔的趣味,屬于群體意識的反映。除了應酬詞作,類似的情感價值取捨與文本體貌特徵也普遍見于辛棄疾退居時期的獨自吟咏,相關案例非常豐富,兹舉數例以窺全豹。如鷓鴣天?博山寺作?不向長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却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逕唱奔波京城的反調,通過從老莊文章翻化出的平易詞句表達著歸耕心志與隱隱不甘。又如鷓鴣天戲題村舍: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飲便休。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金家即聘周。用更爲通俗如話的語言純粹地記録著旅途中偶遇的村莊風俗。再如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開。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以清淡詞句書寫鄉居所見,完全一副世事了無的風情。與此同時,辛棄疾退居時期的詩作也呈現出相同的淡化富貴功名的總體風貌。如丁卯七月題鶴鳴亭(其二)云?林下蕭然一秃翁,斜陽扶杖對西風。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貴由來色是空。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兒童。客來閑説那堪聽,且喜近來耳漸聾此詩開篇就化用陳與義感懷詩中的名句少日急名翰墨場,只今扶杖送斜陽,表達自己不談功名的心態變化,其後再用佛家語加强這種情感,最終收束于近來因耳聾而不聞閑説的喜悦。當辛棄疾聽聞里間小兒談笑封侯之時,曾即興題詩云:兒童談笑覓封侯,自喜婆娑老此丘。棋鬥機南宋士大夫的退居詞與朱敦儒樵歌蘇辛之間的另一重路徑八九詞學第四十八輯九關嫌狡獪,鶴貪吞啖損風流。强留客飲渾忘倦,已辦官租百不憂。我識簞瓢真樂處,詩書執禮易春秋。完全將心中揮之不去的萬里功名放休于村居與詩書間,與後世固化的辛棄疾形象截然有别。辛棄疾退居時期的詩詞相通現象契合于南宋士大夫的詩詞寫作同質化特徵,由此可以基本確認退居鉛山的辛棄疾就是以退居士大夫的身份立場進行寫作,故而在討論辛棄疾退居詞的寫作特徵及其淵源之時,不僅能夠予以退居身份的觀照,也完全可以將他表露于同時期詩歌中的寫作追求與文學思想等信息遷移至詞。上述辛棄疾退居詞中出現的富貴功名之淡化,正是以閩贛地區爲主的南宋士大夫退居詞作最爲突出的總體風貌。爲了更好地表達這個主題,退居狀態下的士大夫詞人不僅會填寫不涉功名富貴的詞篇,還常常改换常用于訴説功名之典故的内涵。如金印如斗是地處宋金邊防前綫的江淮京湖地區的常用典故,詞人多以之表達對友人的功名期許或頌諛座主。此典雖然同樣頻繁見于閩贛地區的詞體寫作,但金印的意藴却從無比期待與艷羨的事物轉變爲一種無謂負擔。早在南渡時期便已有此先例,如劉子翬驀山溪?贈寳學即云:客來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萬緣空,莫貪伊、金印如斗。二便是將象徵功名的金印視作安然度歲的負擔,從而引出下文的感慨?如今歲月蹉跎人已老,何必再執著于對英雄的期待呢?且將它們全部放下,趁早歸隱湖山吧。儘管在這無奈的歎息間熔鑄的是家國痛楚,但這闋詞也開啟了日後常見于閩贛詞壇的放棄金印話語模式。楊萬里在致仕之際便填了這樣一闋念奴嬌上章乞休致,戲作念奴嬌以自賀以抒懷?老夫歸去,有三徑足可長拖衫袖。一道官銜清徹骨,别有監臨主守。主守清風,監臨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臨水,作成詩三首兩首。休説白日升天,莫誇金印,斗大懸雙肘。籍甚廬陵新盛事,三個閒人眉壽。揀罷軍員,歸農押録,致政誠齋叟。只愁殺螺江門外村酒。一這是一闋非常典型的南宋士大夫退居詞作,不僅俗白戲謔的文章化語言與上引稼軒詞相合,甚至還能找到與辛棄疾相通的意象選擇與句法結構。比如此詞上片的守清風、監明月、管花柳,就與稼軒西江月以家事付兒曹之中的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異曲同工,再次顯示出南宋士大夫退居詞的高度群體共通特徵。此詞的下片出現了否定如斗金印的表達模式,基本没有政治感慨的寄寓,就是相對單純地抛棄。除了富貴功名之外,休説白日升天一句意味著楊萬里還將修道升仙的願望也一併抛棄,表達著退居士人只願自在游戲人間的日常心態。此詞結尾處逐一列舉的軍員、押録、致政三個世俗身份,也同樣顯示著這種基于此岸人間的情感立場,故而南宋退居士人儘管自我隔絶于世俗權力下的富貴功名,但却也並非過的是修仙習道的隱逸縹渺生活,而是緊密紮根在現實的世俗人生之中。二柬坡居士與淵明康節樂天詩:南宋士大夫退居詞的前代文學淵源毫無疑問,蘇軾在南宋士大夫間有著極高的接受度,但是由于富貴功名的淡化,東坡詞最受矚目的豪放面相、豪邁清曠,並不是南宋退居詞的主流。退居狀態下的南宋士大夫往往在詞體表達時片面截取蘇軾形象中的歸耕居士一面,即如辛棄疾所咏之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却歸耕,文本體式也相應地承繼蘇軾謫居狀態下的以文爲詞法度,呈現出平淡落拓的風貌。上引稼軒諸詞與楊萬里的念奴嬌對此已有所展示,或可再舉沈瀛的一闋行香子爲例:野叟愚癡。一向昏迷。笑呵呵、前事皆非。從前業債,今盡拚離。也不能文,不能酒,不能詩。屏除人事,閉却門兒。于其中、别有兒戯。幾般骨董,袞過年時。待參些禪,彈些曲,學些棋。沈瀛的竹齋詞有著明顯的詞風隨朝野身份轉换的總體特徵:當其出仕爲官時,需要奔走于官場應酬,亦有著强烈的進取心,故而其詞或效法蘇軾的清豪,或依循兩浙詞埴的典雅富麗;當其退居之後則屏除南宋士大夫的退居詞與朱敦儒樵歌蘇辛之間的另重路徑九一詞學第四十八輯九二對于功名的熱切嚮往,只願在鄉居的參禪問道間了此生涯。這闋行香子就是典型的沈瀛退居詞面貌?大量使用口語化詞彙,以直露的説理議論行詞,由此形成落拓不羈的詞風。由于沈瀛占籍湖州,從而這闋與辛棄疾退居詞高度近似的詞作説明流行于閩赣地區的退居詞風在兩浙亦非罕見,閩赣退居詞的諸多特徵足以擴展至南宋士大夫退居詞的整體。沈瀛的這闋行香子還能夠很容易地被勾連至蘇軾的一闋同調詞作: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勞神。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一這闋詞並非東坡詞的主流面相,但無論是以佛禪消解富貴功名而自在人間的内容意趣,還是以文爲詞的通俗化語言特徵,都與沈瀛此詞及其代表的南宋士大夫退居詞特徵相合。只不過相較蘇軾的憤懑不平,沈瀛的落拓詞句還是多了不少平淡意趣。如此,南宋退居士大夫不僅片面選擇東坡形象與東坡詞法,還盡可能地在詞間消解蘇軾潛寓的政治幽憤。除了蘇軾的歸耕居士面相,南宋士大夫的退居詞還有更爲重要的其他前代文學淵源。相對顯露者當屬陶淵明,辛棄疾在退居詞中便經常化用陶詩,亦會在詞序中直言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更會如最高樓(吾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