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高效管理模式深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在高教管理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校长侯长林x月x日,听了中国人民大学李立国教授专题讲座《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应用型高校转型》,让我更加坚定了我校“小而精”应用转型发展战略。可以说,“小而精”应用转型战略就是我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理念。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一个线条型的、纲要性的计划,用新时代新作为的理念提升我校“小而精”应用转型的内涵。下面,我结合李立国教授讲座内容,就某某学院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一是要通过调整结构性数量,提高整体性质量。李立国教授说,“内涵发展并不是不要数量,关键是结构性数量。”我认为,我校就应该把本科生控制在xxxx人左右,在本科生规模上不盲目扩张,体现“小”。但要给留学生硕士研究生预留一定的规模空间,调整本科生、留学生、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体现“精”。某某学院应用转型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教学服务型大学阶段,学生人数应控制在xxxxx人的规模,即国内本科生xxxx人、留学生xxxx人、硕士研究生xxxx人,这个阶段预计在xxxx年前完成。我校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研究服务型大学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数量要进一步作结构性调整,要继续压缩本科生数量,进一步增加留学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的比例,最终使留学生比例达到xx%-xx%,硕士、博士研究生比例达到xx%左右。同样,除了学生数量的结构性调整外,学校各方面都要进行结构性的数量调整。各学院、部门一定要有前瞻意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注重结构性数量调整。比如,招就处要注意增加主干专业本科学生的招收比例,国际处要注重优化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占比,发规处要注意提高学术性社会服务的占比等等。二是要通过对教师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李立国教授说,“师生比在x:xx是基本要求,x:xx、x:xx才是最佳比例。”某某学院目前的师生比稳定在x:xx左右,这个比例还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在逐步调整师生比、压缩学生规模的同时,教师资源开始丰富起来,这是学校把大课调为小课、推行挂牌上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时期,也是促进教师分类管理的最好机会。要促使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朝科研型、服务型、甚至复合型教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要及时引导广大教师尽快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发展任务。教师不仅仅是做好教学任务,还有科研任务、社会服务任务、文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