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TECHINNOVATION&PRODUCTIVITYNo.1Jan.2023,TotalNo.348教学质量评价中的AHP群推理模型应用研究[基金项目]2019年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2019NC02)收稿日期:2022-04-18;修回日期:2022-05-31作者简介:余新桥(1978—),男,湖北鄂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研究,E-mail:xqyu7808@126.com。余新桥摘要:教学质量评价一般由多位专家共同完成,是一个较主观的群决策过程。这种基于过程的机制,必然导致每一次评价活动都要重复耗费人力和时间。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群决策推理模型应用于教学质量评价。该模型利用AHP中两两比较矩阵的可扩展性质,重用历史评价过程中的经验,实现敏捷的教学质量评价。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群决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23.01.012(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830)文章编号:1674-9146(2023)01-012-0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1]。通常采用的教学评价指标有:课前教学准备、搞好教学组织、把握好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恰当进行思政教育等。评价指标体现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师生互动、授课过程中的课堂气氛、教师备课环节、授课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等各个方面的效果[2]。评价专家(例如教学督导)对教师在各指标上的授课效果的公正评价,能够极大地鼓励教师发扬自己的优点,督促教师改进自己的不足。常用的评价模型有Delphi法、Topsis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等[3-4]。作为一个较主观的群决策过程,每次教学评价活动都要耗费多位专家的人力和时间,历史的评价过程没有积累成宝贵的经验。鉴于AHP中两两比较评价数据包含的优劣信息和两两比较矩阵的可扩展性,本文提出基于AHP的群推理模型,将历史AHP产生的教学质量评价数据作为案例存储,并作为知识,为新的教学评价活动服务,既能够实现敏捷评价,又不失群决策集思广益的优势。该模型可作为传统的基于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有效补充。后续章节组织如下:第1节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第2节详细描述提出的AHP群推理模型的工作流程;第3节演示提出的模型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第4节总结本文的工作。1相关知识1.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由著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Saaty提出,被广泛应用于方案的评价和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