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沿海古镇聚落形态演替及...研究——以东台市安丰镇为例_吴泽宇.pdf
下载文档

ID:2288412

大小:1.66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苏 沿海 古镇 聚落 形态 演替 研究 东台市 丰镇 吴泽宇
现代城市研究2022.1218规划与建设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江苏沿海古镇聚落形态演替及保护策略研究以东台市安丰镇为例Study on the Settlement Pattern Evolution and Protection Strategy of Ancient Towns in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Anfeng Town in Dongtai City吴泽宇 王承华WU Zeyu WANG Chenghua文章编号:1009-6000(2022)12-0018-07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000.2022.12.003作者简介:吴泽宇,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规划师;王承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副总规划师。摘要:江苏沿海城镇发展深受黄海岸线变迁和淮盐文化影响,聚落形态演替存在诸多共性特征。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丰镇为对象,从地貌变迁、产业兴衰、城镇更迭方面阐述古镇千年变迁历程。提出资源衰退是宏观环境变化下的长期语境,场镇互绘是古镇形态演替的直接动力,平民文化是古镇场所营造的文化内核。进而从整体谋划、价值延伸、活化展示、全面提升方面对江苏沿海古镇群落提出保护建议,以期为沿海同类古镇的历史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江苏沿海;历史保护;聚落形态演替;安丰镇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town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deeply infl uenced by the changes of coastline and the Huai Salt Culture,and there are many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volution of settlement patterns.Taking Anfeng tow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ancient town from three aspects:landform change,industrial rise and fall,and urban change.Final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urban pattern evolution,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historical value.Key words: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historical preservation;settlement pattern evolution;Anfeng town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理解、保护和传承古代先民的营城智慧,正是文化自信的充分展现。其中,对城乡聚落形态演变、形成机制、社会信息和历史记忆的系统研究,是历史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规避文化断裂、资源破坏、特色流失等问题,确保城乡空间“传统性”和“在地性”特征得以彰显 1-4。江苏沿海泛指由连云港、盐城、南通个地级市所辖地区,比邻黄海,是孕育我国古代淮盐文化的重要地区。沿黄海岸线与范公堤、串场河等跨区域水利工程,形成了诸如盐城、东台、海安、富安、安丰、梁垛、草堰、刘庄等众多城镇聚落 5,并具备以下共性:城镇发展变迁过程深受黄海岸线的水陆变迁影响;曾以海盐生产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淮盐文化,封建社会时期,区域海盐产量高达全国产盐量的 7 0%6;水运交通曾占据主导,城镇发展与区域水利设施、水系关系紧密;城镇形态江苏沿海古镇聚落形态演替及保护以东台市安丰镇为例Study on the Settlement Pattern Evolution and Protection Strategy of Ancient Towns in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Anfeng Town in Dongtai City吴泽宇,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规划师;王承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副总规划师。19江苏沿海古镇聚落形态演替及保护策略研究以东台市安丰镇为例吴泽宇 王承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先民朴素的生态观,体现出顺应宏观自然环境、理性发展、自觉进化的“在地”特征 7-8。然而,大规模岸线变迁、近代战争损毁、快速城市化建设等因素,导致大量聚落格局及历史要素遭受破坏。安丰镇,作为其中少数格局完整的历史古镇,经历了由“沧海”到“桑田”的地貌变化,聚落形态更迭有序,是一处考据沿海城镇发展的活态标本。基于此,本文以安丰镇为典型对象,阐述古镇聚落形态的历史演替过程及内在发展机制,进而对区域线性古镇群落提出保护建议,以期实现“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的研究效果,为江苏沿海城镇的历史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1 安丰镇现状概述安丰镇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南部,距市区仅 1 5 k m。地处里下河平原与滨海平原交界处,河流水系密集。沿海高速、2 0 4 国道、串场河、通榆运河等要素穿境而过,是江苏沿海重要节点之一。由于海洋岸线变迁,安丰镇域不再临海,镇区现距黄海约 5 5 k m。安丰镇历史底蕴深厚,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汉时期,因临海煮盐入史,初名东淘。北宋时期,范仲淹担任西溪盐仓监并修筑捍海堤(俗称范公堤,下文均称为范公堤)后,东淘取“民安物丰”之意改名“安丰”。南唐(公元 9 3 7 年)正式建立盐场至解放初期(公元 1 9 5 8 年)的一千余年时间内,安丰场(东淘场)一直为我国淮南地区重要盐场。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是“淮南中十场”之一,为我国古代盐业生产和淮盐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诞生了王艮、吴嘉纪、戈湘岚等历史名流。目前,安丰镇历史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镇域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 处,以及其他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 1 7 处。由于历代城镇建设活动集中,多数历史文化遗存集中于历史镇区内部。安丰历史镇区格局完好,以串场河、海河、安时河为三面边界,总面积约 3 9 h m2。镇内以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主 9,鱼骨状街巷肌理保持较为完整。诚然,改革开放至今的快速城市化建设,给镇区内部空间形态带来一定冲击。水路运输衰落、城市道路建设、内部水系填埋、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置入等因素,对古镇格局和街巷肌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1 0。海洋环境和区域盐业生产,是安丰聚落形态发展演变至今的两大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安丰文化的立根之本。但近现代以来,由于脱离海岸线,安丰镇盐业生产已然停止,大量与岸线利用及淮盐生产相关的空间场所、历史要素及地名典故濒临湮灭,至今重视程度和考古工作仍显不足。为防止“避因就果、舍本逐末”的刻板保护,针对古镇发展脉络和形态演替机制的梳理研究工作更显迫切。2 地貌、产业、城镇的千年变迁2.1 地貌:从“斥卤之地”到“脱盐平原”安丰镇所在平原由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是典型的海积平原,千年来完成了从沙堤到陆地平原的大规模地貌变迁(图 1)。古淮河(废黄河)河道不同时期携带泥沙量的多寡决定了岸线的淤长速度,可大致归纳为如下阶段:(1)东冈沙堤时期(新石器时代公元 1 1 2 8 年)。公元 1 1 2 8 年(南宋)前,江苏沿海主要受长江及少数中小河流如淮、灌、沂、沐等河的影响 1 1。由于携带泥沙较少,岸线延展幅度极小,成陆速度约每年 4 m 1 2,并在沿海地区缓慢堆积成东冈沙堤。唐宋时期,东冈沙堤长期为海陆划分标志,并先后在此基础上建设常丰堤、范公堤阻挡海潮。此时,安丰镇陆地初成,因紧邻斥卤之地,海洋为城镇提供了丰富的海盐资源,但也时常受海潮灾害影响,至范公堤修成后才得到缓解。(2)黄河夺淮时期(公元 1 1 2 8 公元 1 8 5 5 年)。南宋王朝于公元 1 1 2 8 年决开河堤引黄河水阻挡金兵南下,黄河因此频繁侵入淮河。发展至公元 1 4 9 4 年(明朝中期)黄河全流夺淮入海 1 3,淮河携带泥沙量骤增。安丰段岸线淤长速度每年逾 1 0 0 m。至公元 1 8 5 5 年,以范公堤为界,堤岸西侧成为江淮图1 范公堤沿线海岸线变迁及部分城镇聚落分布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11整理改绘。然而,大规模岸线变迁、近代战争损毁、快速城市化建设等因素,导致大量聚落格局及历史要素遭受破坏。安丰镇,作为其中少数格局完整的历史古镇,经历了由“沧海”到“桑田”的地貌变化,聚落形态更迭有序,是一处考据沿海城镇发展的活态标本。基于此,本文以安丰镇为典型对象,阐述古镇聚落形态的历史演替过程及内在发展机制,进而对区域线性古镇群落提出保护建议,以期实现“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的研究效果,为江苏沿海城镇的历史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1 安丰镇现状概述完整。诚然,改革开放至今的快速城市化建设,给镇区内部空间形态带来一定冲击。水路运输衰落、城市道路建设、内部水系填埋、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置入等因素,对古镇格局和街巷肌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海洋环境和区域盐业生产,是安丰聚落形态发展演变至今的两大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安丰文化的立根之本。但近现代以来,由于脱离海岸线,安丰镇盐业生产已然停止,大量与岸线利用及淮盐生产相关的空间场所、历史要素及地名典故濒临湮灭,至今重视程度和考古工作仍显不足。为防止“避因就果、舍本逐末”的刻板保护,针对古镇发展脉络和形态演替机制的现代城市研究2022.1220规划与建设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平原,堤岸东侧成为滨海平原。此时,安丰镇已距离海岸线较远,将近 5 0 k m。岸线快速淤长的前期阶段带来的利好包括:岸线远离城镇聚落,海潮灾害造成损害降低;淤积增长的滩涂地逐渐成为芦苇、白茅、红草等生长的草荡,为煎盐提供了燃料及萃取盐卤的材料;滩涂地为生产空间建设提供了腹地。然而,在快速淤长的后期阶段,镇区距离岸线太远,城镇周边土地开始熟化,虽然草荡资源日益丰富,但邻近地区的海盐资源开始减少。(3)黄河北归时期(公元 1 8 5 5 年至今)。公元 1 8 5 5 年,黄河在别处决口改道,再度北归由渤海入海,结束了长达6 0 0 余年的由淮河入海的历史,进而导致古淮河泥沙携带量骤减。安丰段岸线虽然仍在淤长,但速率远不如前。至此岸线位置基本稳定,但已距离安丰镇区5 0 k m以上。此时,安丰周边土地自然熟化、脱盐过程加剧,地貌基本转变为已脱盐平原或半脱盐平原 1 4,已基本失去了延续近千年的海洋资源优势。2.2 产业:从“煮海为盐”到“废灶兴垦”海洋资源的变化直接反馈于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及生产空间选址、货物转运、集镇服务能级等多个方面。整体而言,伴随岸线东移,安丰盐业生产比重逐步降低,而农垦比重逐渐上升(图 2、图 3),可大致分为如下阶段:(1)煮海为盐,因盐兴镇。汉代至宋代,是安丰盐业生产从无到有、逐渐成熟的起步时期。自正式设立盐场后,盐业生产成为唯一支柱产业。生产实行官盐制,生产过程受地方机构管辖。采用“民制、官收”的方式,官府给予盐民工本费或粮食作为报酬。城镇人口基本由本地盐民、迁入盐民及家属构成,因此城镇聚落与盐业生产密切相关。此时,盐业、农业生产空间以范公堤为界限分隔开来,堤东临海产盐,堤西耕种。其中,耕作所得仅作为部分食物来源。(2)移亭就卤,盐业繁荣。明清时期,盐业发展至成熟期,产量为历代最高,约 1 1 2 8 9 0 t 1 5。产能提升的主因包括:岸线快速淤前期的滩涂地“草丰卤足”,盐民采用“移亭就卤”的方式适应环境变化,即不断将生产空间向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