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022.12论坛LUNTAN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挖掘农村自身潜力,科学利用好乡村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现状及路径2020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根基的一项重大任务。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以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为主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取得积极成效。集体资产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全省超过99%的村(居)基本完成改革,78个县(市、区)开通了线上交易结算专户,通过产权交易平台交易项目累计超81万笔,交易金额超1650亿元,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1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9万亩,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双提升”;完成国省干道两侧绿化1.1万多公里,疏浚河道2.9万余条次。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约18.9万个自然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000多个,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136个,1.2万多个村庄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3.7%。农村社会治理持续走深走实:健全“1+4+1”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和“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切实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实践看,江苏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具有多方面特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违法违规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河道护坡乱耕乱种、村庄内乱搭乱建入手,将农村集体土地发包、宅基地使用管理、“四荒地”开发利用纳入治理范围,着力解决公私不分、公共利益受损等问题。明确治理规则、加强清理规范、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公共空间管理使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突出系统思维。坚持一体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空间、土地容量空间等因素,完善城镇结构体系和村庄布局,形成“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特色镇+新型社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坚持双向发力:一方面以搬迁、新建和改扩建村庄为重点,重构生产生活生态,打造农村新时代“样板空间”;另一方面对所有村庄公共空间存在的公共环境不优和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进行系统治理。聚焦共治共享。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掌握群众诉求,找准公共空间治理堵点、难点,主动上门宣传政策,争取群众支持,及时受理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侵占资产资源问题举报。坚持干部、党员、乡贤“三带头”,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江苏乡村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