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卷第1期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44No.12023年1月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an.2023DOI:10.13438/j.cnki.jdxb.2023.01.011基于制度距离的中国对外传播分层策略*谢亚可1,向志强2(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作为非地理空间距离,制度距离不仅制约本国与他国之间的信息交互、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的数量与质量,更制约他国受众对本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评价。制度距离对对外传播效果产生负效应,符合“外来者劣势”理论,因为制度距离小,彼此信任度高,摩擦阻力小,传播成本低,因此与他国之间的信息交互量增大,文化交流增多,社会交往更为频繁,国家形象认同度更高。制度距离是中国对外传播目标国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将所选择的32个样本国的政治制度距离、经济制度距离均划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为中国对外传播目标国选择次序的依据,其中距离最小层次国家为当前重点传播目标国。越南和俄罗斯均为最小层次国家,是当前中国最为重要的传播目标国。政府应将当前相对有限的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等传播资源投入到重点传播目标国中。关键词:制度距离;对外传播;分层策略中图分类号:G206文章编号:10074074(2023)01009709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YBA08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9FXWA001)作者简介:谢亚可,女,博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对外传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在宏观上表现为中国与对外传播目标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地理空间等,在微观上则具化为两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心理距离、语言距离等非地理空间距离以及地理距离。目前无论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未能将制度距离引入到传播学研究中,特别是未能引入到对外传播与国际传播的研究中。制度距离对中国对外传播会产生怎样的内在影响?中国对外传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探讨和分析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对外传播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文献综述“距离”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重要概念,不仅指地理空间距离,还指非地理空间距离。从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来看,非地理空间距离主要包括社会距离、心理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以及语言距离等。这些概念已广泛运用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与语言学中,其中制度距离,更是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一)制度距离在经济学中的研究制度距离的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