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九下1鱼我所欲也测试含解析.docx
下载文档

ID:22268

大小:48.13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中考 语文课 文言文 复习 测试 解析
鱼我所欲也 九年级(下) 1 鱼我所欲也 素养提升 《孟子》 (1)了解创作历史背景。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时代。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地逐利,就会作乱犯上,必然导致国破家亡。所以,孟子将“富”与“不仁”对立起来,提出“保民”思想。因此,孟子提出的“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 (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化抽象为形象,而喻言(鱼、熊掌)与正言(我所欲也)交错迭出,更将感性比喻与理性说理融合在极为凝练的语句中,可以在瞬间引人注意,令人深思,推论效果立竿见影。 观 点 论 述 (3)体会气势充沛、议论犀利的文风。本文没有争辩对话,完全是个人独白,表现出孟子散文气势充沛、议论犀利的一贯风格。第1段选取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层层剥笋,逐步深化。第2段由三字短句起始,节奏加快,情绪高昂。虽然仍然保持了对比说理与正反论述的惯性,如“得之”—“弗得”,“呼尔”—“蹴尔”,“行道之人”—“乞人”。然而,当对举的句式转而为铺排,终于推演出汪洋恣肆的议论、排山倒海的质疑,发出最为强烈的呼喊,如惊涛拍岸,令人动容。 “义”和“生”的关系(80字以内) 示例一: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 知识梳理 示例二:维护正义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下。鲁迅先生以笔作武器,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也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2. 一词多义 是: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F 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__ ③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 (1)鱼,我所欲也          欲F:___________ (2)亦我所欲也 亦F:___________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F:___________ (4)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F:___________ (5)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 苟:____________ (6)死亦我所恶 恶:____________ (7)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____ (9)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_ (10)一豆羹 豆:____________ 羹:____________ (11)呼尔而与之 呼:____________ (12)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____ (13)乞人不屑也 不屑:__________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__________ 钟:____________ (15)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 (1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奉:____________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____________ 乏:____________ (18)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 (19)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 4. 文言虚词 ①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 (1)也 ②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__________ ①二者不可得兼 __________ (2)者 ②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__________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 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 (3)而 ③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012 __________ (4)于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 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 (5)则 ②得之则生 __________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 (6)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 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__________ (7)为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 (8)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 ①人皆有之 __________ (9)之 ②行道之人弗受 __________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 (10)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 (11)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 (12)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 (13)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017黔东南) 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23年遂宁,2023年天水、葫芦岛、广安,2017达州) 4.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023年天水,2017新疆兵团) 6.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课下注释) 7.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三、文意理解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篇运用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这里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 C. 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D. 孟子擅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精彩的排比,对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逻辑清晰严密,论证环环相扣,说理透彻,颇具说服力。 针对训练 (2023年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 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舍生而取义者也  绝巘多生怪柏 B. 人皆有之 此皆良实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则有去国怀乡 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故不为苟得也 温故而知新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求二石兽于水中 C. 弗得则死 有仙则名 D. 蹴尔而与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文章第1段作者通过正反两面,具体阐述分析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并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只有圣贤才具有重“义”之心。 B. 文章第2段以有人不吃嗟来之食和有人见利忘义的事例为论据,证明人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失去本心的道理。 C.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一是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二是反面论证“义”比“生”珍贵;三是客观论证舍生取义之心人人皆有。 D. 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大量使用排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且利用取义浅显的比喻使所述道理易于接受,富有文学趣味。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鱼我所欲也 《孟子》 知识梳理 一、1. (1)辟 避 躲避 (2)辩 辨 辨别 (3)得 德 感恩、感激 与 欤 语气词 (4)乡 向 先前、从前 2. ①指示代词,此,这,指某种手段 ②指示代词,这种 ③判断动词,是 3. (1)喜爱,想要 (2)也 (3)舍弃,放弃 (4)胜过,超过 (5)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且 (6)讨厌,憎恨 (7)祸患,灾难 (8)假如,假使 (9)丧失 (10)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11)吆喝 (12)踩踏 (13)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4)优厚的俸禄 古代的一种量器 (15)有什么益处 益处 (16)侍奉 (17)贫穷 资财缺乏 (18)停止 (19)本性。这里指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