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声现象检测卷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ID:22101

大小:359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中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讲练测 专题 02 现象 检测 解析
专题02 声现象检测卷 (时间4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B。 【解析】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2.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 【答案】A。 【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 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 4.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答案】B。 【解析】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故选B。 5.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C。 【解析】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琴弦长度,目的是改变乐器振动的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此题正确答案是C。 6.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 【答案】C。 【解析】音叉是可以产生固定振动频率的实验器材,同一音叉,无论敲击它的力量大小,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变。所以,重敲和轻敲音叉相比,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了。 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鼓面上的泡沫颗粒的跳动,说明了鼓面的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此说法正确。玻璃罩内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音量减弱只能说明玻璃罩内的空气稀薄。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此说法错误。物体振动的音调越高,它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高指的是频率大,不是响度大;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故,C符合题意。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在扬声器旁的烛焰的闪动正说明了这一论断。 8.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答案】D。 【解析】心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和心脏本身有关,与听诊器无关,都是一定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这样可以清楚的听到心跳声音,易于判断病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9.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答案】C。 【解析】站在桥洞里说话时,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桥洞两侧较近,声音传到桥洞两侧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不能区分说话声和回声,也就听不到回声,C选项的说法正确。 10.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答案】C。 【解析】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此说法错误。这是为了减小声音反射,增加漫反射,使整个剧场都能得到好的声音效果。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错误。医生利用B超是超声波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此说法正确。在空气中,声速远远小于光速,在百米比赛中,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故以看见光为开始计时点是正确的。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此说法错误。“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1.下列四副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答案】C。 【解析】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此说法错误。消音器安装在摩托车排气筒上,属于在生源处控制噪声。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此说法错误。蝙蝠的导航系统是靠超声波传递信息实现的,在太空中没有传播的介质,故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此说法正确。把小球弹开是因为音叉振动产生的,故C的说法正确。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越细它的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细的橡皮筋是高音弦。 12.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 、D 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B 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13.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B C D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答案】D。 【解析】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监测噪声的响度,并不能减弱噪声,所以不是直接控制噪声的措施,故D 选项符合题意;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控制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57分) 14.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    产生,经    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      处控制噪声。 【答案】振动、空气、声源。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减弱噪音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关掉音箱是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5.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答案】空气、变高。 【解析】向保温瓶注水时,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高,因此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16.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    产生的,根据声音的   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答案】振动、音色。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声是餐具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这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7.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吹口琴时,发出声音是由铜片振动产生的。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铜片振动的频率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铜片振动的振幅不同,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18.由于退化,蝙蝠的视力较差,它躲避障碍物,捕捉食物靠的是它能发出超声波。当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蝙蝠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时,它就能规避物体或捕捉食物,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超声波牙刷”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 的特点制成的;“超声波牙刷”能使牙周产生空化效应,达到清除牙周病菌和不洁物的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