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41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配电设备侯义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1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配电网设备—配电变压器2配电网设备—配电开关3配电网设备—其他设备42012/12/142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接地主要分为两类,即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的目的是:保证电力系统在正常工作及故障情况下具有适当的运行条件。保证电力设备绝缘所要求的工作条件。保证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通常工作接地是通过电气设备的中性点来进行的,所以被称为中性点接地。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不接地,直接接地和经阻抗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与大电流接地系统的划分标准是零序与正序电抗之比(X0/X1)为正值并且不大于3,而其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之比(R0/X1)为正值并且不大于1。保护接地是指将一切在正常工作时不带电而在绝缘损坏时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接地,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3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接地方式是配电网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一个综合的技术经济问题。考虑问题的角度很重要:供电企业: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影响用户角度: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电压骤降)考虑运行方式:满足N-1要求的场合可采用小电阻接地42012/12/143在配电网中单相接地的故障占75%以上,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许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考虑下列几个问题: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水平。直接接地比不直接接地绝缘水平可降低20%,设备造价也可降低20%。供电的可靠性与故障范围。直接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接地短路电流断路器跳闸。不直接接地系统在接地后可以工作一段时间,这样供电可靠性高,停电范围小。继电保护工作的可靠性。不直接接地系统,在发生接地时接地电流比负荷电流小得多,实现选择性的保护是比较困难的。国内中压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建国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完全参照了前苏联的规定,对3~66kV电网中性点主要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上世纪80年代,由于引进资金的限制,采用低绝缘强度的电缆,开始采用一些地区使用小电阻接地方式。自动跟踪补偿的消弧装置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城市配电网主要是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农村主要是不接地方式。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部分电缆网络采取了小电阻接地方式。62012/12/144对中压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建议对中压配电网接地方式建议:对纯架空线路或混合线路且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时,建议使用中性点不接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