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2023年2月第32卷第2期JETCM.Feb.2023,Vol.32,No.2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产生反应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近年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是脓毒症发展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SIMD患者更易导致循环障碍、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与短期住院死亡率密切相关[2],可使脓毒症死亡率由不合并心功能障碍的20%增至70%[3]。目前SIMD的治疗无特效药物,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在中医药探索。本研究根据王今达教授提出的“四证四法”理论,观察中医药治疗对脓毒症患者SIMD发生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4]:SIMD的诊断程序为脓毒症确诊[5]和肌钙蛋白I(cTnI)或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参考《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6]。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严重心力衰竭者;急性心肌梗死者;对中成药或中药过敏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活动性出血“四证四法”防治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苏懿△罗艳霞赖彩辉胡惠娟马明远(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东佛山528000)中图分类号:R6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23)02-0285-04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3.02.025【摘要】目的观察“四证四法”对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四证四法”治疗。比较两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发生率、心肌损伤和炎症指标变化和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IMD发生率为4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57%(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肌钙蛋白Ⅰ(cTnⅠ)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IL-6水平与NT-proBNP、PCT、IL-10水平均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和PCT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四证四法”可以减低脓毒症患者SIMD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损伤和调节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关键词】脓毒症心功能障碍四证四法心肌损伤炎症“FourSyndromePatternsandFourTreatments”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Sepsi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