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Vision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2.30.12VVER核电厂严重事故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模型敏感性分析孙婧1孙晓晖1宋明强2王辉1(1.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840;2.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45)■■■■■■■■■■■■■■■■■■■■■■■■■■■■■■■■■■■■■■■【摘要】与传统压水堆核电厂相比,采用卧式U型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SG)是VVER型核电厂的一个显著特点。该类型蒸汽发生器结构的模化以及对安全分析的影响,一直是业界和核安全审评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严重事故一体化程序,针对典型VVER-1000型反应堆进行建模,采用不同的SG传热模型,分析了初始事件为全厂断电以及一回路大破口失水事故引发的严重事故序列,分析评估了两种不同模型对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BO事故下电厂行为参数对模型较为敏感,大LOCA类事故则影响较小;在相同节点数模拟情况下,等效“平板”模型可以更为现实的模拟SG一、二次传热。【关键词】VVER-1000;卧式蒸汽发生器;全厂断电;大破口失水事故■■■■■■■■■■■■■■■■■■■■■■■■■■■■■■■■■■■■■■■0引言VVER型反应堆是由俄罗斯开发的压水堆核电技术,欧洲包括匈牙利、芬兰、保加利亚等多个国家采用了VVER堆型技术[1]。VVER型核电厂主回路、安全系统、安全壳等设计与世界上其他大型压水堆有较大差异,始终是核电业界安全分析关注的重点[2-6]。VVER型核电厂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采用了卧式U型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SG),其优点是可以避免传热管与联箱结合部位的腐蚀破裂且可采用较简单的汽水分离装置。对于采用立式自然循环U形管蒸汽发生器的核电厂来说,在热工水力计算时,可以直接选择计算分析程序中“垂直圆柱”型热构件,通过给水温度、压力、流量以及SG出口蒸汽匹配,得到与电厂较为符合的蒸汽发生器运行参数(包括二次侧液位、SG一二次侧传热等)。卧式U型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是水平布置的,根据目前多数计算分析程序中热构件模型,可采用“水平圆柱”热构件[7-8]或等效“平板”热构件两种方式。“水平圆柱”模型的优势是准确模拟了传热管热构件的几何特征,缺点是需要将传热管划分多层控制体才能更准确地模拟一二次侧传热;等效“平板”模型虽然需要对真实传热管热构件进行等效换算,不过可以采用较少控制体方案即可相对合理的模拟换热。鉴于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目前业界并未统一模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