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林芝地区第二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ID:15364

大小:541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林芝 地区 第二 中学物理 下期 达标 检测 试题 解析
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质量为18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驶,当速度到达72 km/h时关闭发动机,经过60s停了下来.若汽车重新启动时所受的牵引力为2400 N.汽车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则汽车在重新启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2.4 m/s² B.2 m/s² C.1.42 m/s² D.1 m/s²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的粒子性被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所证实 B.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所有原子发光现象 C.在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D.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为P、V、T,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压强仍为P,则下列过程中可以实现的是( ) A.先等温压缩,再等容降温 B.先等温膨胀,再等容降温 C.先等容升温,再等温压缩 D.先等容降温,再等温膨胀 4、如图所示,电容器C与灯泡A串联,接在5V的正弦式交流电源上,为增加灯泡A的亮度,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仅改用6V的直流电源 B.保持交流电压有效值不变,仅增加交流电的频率 C.仅减小电容器的电容C D.电路中串联一个直流电阻为零的电感线圈 5、如图所示,倾角为、长度为的光滑固定斜面,其底端与长木板上表面等高,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与斜面接触但不粘连,斜面底端与的上表面接触处圆滑.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最终刚好未从上滑下.已知的质量相等, 与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取.( ) A.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 B.在上滑动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C.的最终速度为 D.长木板的长度为 6、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一定为零 B.振子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在增大 C.当振子的位移增大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D.当振子的位移减小时,振子的动能也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同一种液体,滴在固体A的表面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又出现如图乙的情况.若A固体和B毛细管都很干净,则(  ) A.A固体和B管可能是同种材料 B.A固体和B管一定不是同种材料 C.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的分子的引力小 D.液体对毛细管B不浸润 8、如图所示,P、Q是两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两块直角梯形的棱镜,叠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体.某单色光沿与P的上表面成θ角的方向斜射向P,其折射光线正好垂直通过两棱镜的界面,已知材料的折射率分别为、.则 A.,从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到P的上表面的光线平行 B.,从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到P的上表面的光线不平行 C.若,从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与下表面所夹的锐角一定小于θ D.若,从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与下表面所夹的锐角一定大于θ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院“彩超”应用了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B.太阳光是自然光,经水面反射后反射光仍然是自然光 C.相互干涉的两列波,它们的频率相同,振幅相同 D.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 10、一列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振幅为。时,质点首次到达波峰位置,质点的横坐标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 B.时,质点向上运动 C.时,质点仍位于波谷 D.时,质点首次处于波峰位置 E.在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在一次实验中,某同学选用了两个外形相同的硬质小球A和B,小球A质量较大,小球B质量较小.该同学实验发现:若在水平面上用A球去撞击原来静止的B球,碰后A和B都向前运动;若用B球去撞击原来静止的A球,碰后A球向前运动,B球向后运动.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该同学计划用如图所示的圆弧槽进行实验.实验时,分别将小球M、N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玻璃轨道内侧(轨道半径远大于小球半径).现让小球M从与圆心O等高处由静止释放,在底部与静止的小球N发生正碰. (1)实验中,若实验室里有如下所述的四个小球: ①半径为r的玻璃球; ②半径为2r的玻璃球; ③半径为1.5r的钢球; ④半径为2r的钢球. 为了便于测量,M球应选用________,N球应选用______(填编号). (2)实验中不用测量的物理量为________. ①小球M的质量m1和小球N的质量m2; ②圆弧轨道的半径R; ③小球M碰后上升的最高处与O点连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1; ④小球N碰后上升的最高处与O点连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2. (3)用上述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中的不变量的等式为:________. 12.(12分)利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体现了构建分子模型的物理思想,也体现了通过对宏观量的测量来实现对微观量的间接测量方法.某同学在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5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求:(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所示,物体由静止从A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作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于C点,已知AB=4m,BC=6m,整个运动历时10s,求AB和BC运动的加速度 14.(16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15.(12分)如图所示,电阻不计且足够长的型金属导轨框架放置在倾角的绝缘斜面上,质量、电阻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放在框架上,整个空间有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导体棒光滑,与导轨间无摩擦:框架质量, 宽度,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将框架固定,导体棒从静止开始沿导轨无摩擦下滑,到速度的过程中,流过棒的电荷量;到速度后,棒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求从静止开始下滑到速度的过程中, 导体棒中产生的热量 (3)若框架不固定,求当框架刚开始运动时导体棒的速度.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答案解析】 汽车减速过程有:,则汽车受的阻力为:,汽车加速过程有:,故D正确,ABC错误。 2、B 【答案解析】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正确; B.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分列特征,并没有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故B错误; C.根据波粒二象性可知,干涉条纹亮的地方就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故C正确; D.根据,可知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故D正确; 不正确的故选B。 3、A 【答案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公式PV/T=C可知,先等温压缩压强增大,再等容降温压强减小,可以回到初始值,A正确;同理,先等温膨胀压强减小,再等容降温压强减小,不能回到初始值,所以B错误.先等容升温压强增大,再等温压缩压强增大,不能回到初始值,所以C错误.先等容降温压强减小,再等温膨胀压强减小,不能回到初始值,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直接判断即可,关键记住公式;也可以根据气体变化图像来分析. 4、B 【答案解析】 A.如果改为6V的直流电源,由于电容器的阻碍作用,灯泡不亮,故A错误; B.保持交流电压有效值不变,仅增加交流电的频率,电容的阻碍作用减弱,灯泡亮度增加,故B正确; C.减小C的电容时,电容器的阻碍作用增强,灯泡变暗,故C错误; D.电路中串联一个直流电阻为零的电感线圈,由于线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灯泡变暗;故D错误。 5、C 【答案解析】 斜面长x=3m,故小滑块下滑的加速度,下滑时间为,A错误;A在B上运动过程中,存在摩擦力,故机械能不守恒,但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错误;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A和B系统动量守恒,故,解得两者最终使得为,C正确;最终A刚好未从B上滑下,说明A滑到B最右端时,两者速度相等,设木板B的长度为L,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解得,D错误. 6、A 【答案解析】 A.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当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回复力为零.故A项正确. B.振子速度增大时,正在向平衡位置运动,位移减小,加速度减小.故B项错误. C.当振子的位移增大时,速度方向离开平衡位置,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C项错误. D.当振子的位移减小时,弹簧的形变量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振子的动能增大.故D项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BC 【答案解析】 ABD、由图可知,该液体不能附着在A的表面,所以对A是不浸润的;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呈现凹形说明液体对B浸润的.所以A与B一定不是同种材料.故A错误、B正确、D错误; C. 根据浸润与不浸润的特点可知,浸润时,附着层内的分子引力小于固体对分子的引力;而不浸润时,附着层内的分子引力大于固体对分子的引力,所以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小些.故C正确; 故选BC. 8、AC 【答案解析】 如果光线从Q的下表面射出,光路如图, 根据折射定律有: , , 由几何知识知,r1=i2,当nP=nQ,则得r2=i1.则根据几何知识可知α=θ,从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到P的上表面的光线平行; 当nP<nQ,则得r2>i1.根据几何知识得:α<θ,即出射光线与下表面的夹角一定小于θ A.描述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 B.描述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描述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描述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9、AD 【答案解析】 A.医院里用于检测的“彩超”的原理是: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