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并伴有血容量增多,组织液增多和静脉淤血时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的关系代偿阶段心功能不全失代偿阶段(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各种临床表现发生发展的始动环节:输出不足缺血回流障碍淤血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恢复心肌的正常舒缩功能调整心脏负荷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病毒、硒缺乏、锑、阿霉素中毒、严重持久的缺血临床上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2.心脏负荷过度压力负荷(或后负荷)过度:心脏射血阻抗增大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流出道受阻(左室)肺动脉高压、肺栓塞、慢阻肺(右室)容量负荷(或前负荷)过度:心脏舒张时承受的血量增多见于主(肺)动脉瓣或二、三尖瓣关闭不全、高动力循环状态心力衰竭的诱因1、全身感染2、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3、心律失常4、妊娠和分娩心力衰竭的分类根据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分类按心力衰竭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分类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按心力衰竭的发病部位分类*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障碍分类(一)根据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类1.轻度心力衰竭:由于代偿完全,处于一级心功能状态(在休息或轻体力活动情况下,可不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或二级心功状态(体力活动略受限,一般体力活动时可出现气急心悸)。2.中度心力衰竭:由于代偿不全,心功能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体力活动即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休息后即好转)。3.重度心力衰竭:完全失代偿,心功能四级(安静情况下即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病情危重)。(二)按心力衰竭起病及病情发展分类1.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发展迅速,心输出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此时机体代偿机制常来不及动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肌炎等。2.慢性心力衰竭:起病缓慢,机体有充分时间动员代偿机制。在代偿阶段病人心衰症状可不明显,在疾病后期,机体代偿功能丧失,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于是心衰的表现逐渐显露,心功能进入失代偿期。这类心力衰竭临床上常见于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和肺动脉高压等。(三)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1.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lowoutputheartfailure)此类心衰时心输出量低于正常,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