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知识讲座123.ppt
下载文档

ID:132729

大小:3.13MB

页数:37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健康 知识讲座 123
健康是什么?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健康从洗手开始(七步洗手法)1、掌心相对,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揉搓 3、双手交叉,沿指缝揉搓 4、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5、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7、一手握另一手手腕旋转揉搓 睡眠与健康睡眠与健康 1018岁的人群,每天需要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小时的睡眠时间 晚上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 晚间晚间11-凌晨凌晨1点,肝的排毒点,肝的排毒 凌晨凌晨1-3点,胆的排毒点,胆的排毒 凌晨凌晨3-5点,肺的排毒点,肺的排毒 凌晨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大便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大便 凌晨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吃早餐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吃早餐 半夜至凌晨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点为脊椎造血时段 不喝水能活七天,不喝水能活七天,不吃饭能活二十天,不吃饭能活二十天,但是不睡觉只能活五天但是不睡觉只能活五天。你的睡眠质量好吗?你的睡眠质量好吗?入睡快,10 分钟左右便入睡。睡眠深,呼吸深长不易惊醒。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 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好。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四种损害健康的睡眠习惯四种损害健康的睡眠习惯 吃饱就睡:容易做恶梦 抱书而睡:情节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使它们 难以抑制,容易做梦。蒙头大睡:大脑缺少氧气而睡不实,易做 恶梦,还会损害大脑细胞。开灯入睡:扰乱人体内的自然平衡,易醒 易做梦。睡前饮食与睡眠质量睡前饮食与睡眠质量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好 晚饭适量且适时:相隔三四个小时最为合适,最 少也要相隔1 小时以上。睡前告别茶和咖啡:引起兴奋,还会增加小便次数,不但影响睡眠,还可造成失眠 睡前饮杯牛奶:帮助您尽快入眠。睡前一两个小 时吃一小块面包或一个水果,也 有帮助入眠。但不宜太甜,甜食 使精神紧张,影响入眠。睡前憋尿害处多 夜间起床解小便,往往会影响正常的睡 眠。但是在睡眠中憋尿有可能造成急性 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疼、小腹胀疼等 症状。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 性比一般人高5倍。经常憋尿,会造成排 尿困难、不畅,或漏尿、尿失禁等,严 重时还影响肾功能。如何减少打鼾 因肥胖带来的:减少10 千克体重 因生活习惯不当:睡得更足一点,保 持喉部肌肉松弛;戒烟戒酒,健康 生活;改变不良睡姿,如侧卧 因身体某些部位构造出现问题(下腭 构造):最好去看医生。善用睡前善用睡前10 10 分钟分钟 放松心情:不宜多思、多言、情绪 高亢或低落 温水洗脚、足底按摩:睡前洗脚,胜过服药。舒展身体:轻揉轻拍双肩及颈两侧 不可忽视的午睡不可忽视的午睡 午睡的时间与方式午睡的时间与方式:1 小时为好。睡眠过长,不利于休息。一般人睡80100分钟后,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若在此时醒来,就会感到全身不舒服,甚至更加疲倦。以坐着打盹代替午睡,并不利于消除疲劳。坐着午睡使大脑血流减少,醒后会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因此应在舒适的床铺上午睡。伏案午睡有损视力伏案午睡有损视力 习惯伏案午睡的人在午睡后会出现习惯伏案午睡的人在午睡后会出现暂时性的暂时性的视力模糊视力模糊,其原因是,其原因是眼球眼球受到压迫受到压迫,引起,引起角膜变形角膜变形,弧度改,弧度改变;也有人出现短暂的变;也有人出现短暂的“黑蒙黑蒙”,那是那是眼球缺血眼球缺血造成的,如果每天都造成的,如果每天都压迫眼球,造成压迫眼球,造成“眼压眼压”过高,长过高,长期下去,期下去,视力会受到损害视力会受到损害。催眠的方法 津液催眠 仰卧的姿势,双手放在脐下,舌舔下腭,全 身放松,口中生津时,不断将津液咽下。注目催眠 使劲地看自己的眉梢,坚持10来秒钟,眼疲自闭,可快速入睡。叩齿催眠 仰卧床上,轻轻叩齿,每秒2次。一般情况,叩齿200300 次即可入睡。排便与健康 排便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是体内代谢废物 的排除。肠道中多年积存的垃圾-陈腐粪便 这些污垢在肠壁强力脱水的作用下板结变硬,牢牢地吸附在肠壁或深藏在皱褶中,日久腐烂变质,医学界称这种含毒素的废物为“宿便”。这种宿便每天分泌大量的毒素,如吲哚、硫化氢、腐氮和尸氮、亚摩尼亚、酷氮、苯酚等30多种。这些毒素分泌出来,反过来又被肠绒毛吸收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 运到肝脏 肝解毒负担加大 肝细胞易受损伤 运到肺脏 呼吸短促 肺炎或气管炎。运到脾胃 脾胃生火 口臭或炎症。渗入胸腔 诱发肿瘤;渗入子宫 纤维瘤;渗入大脑 感到压抑、失眠、烦燥、记忆力减退,重者导致脑瘤。运到各腺体 内分泌紊乱;运到皮肤 皮肤粗糙变暗出现色斑或痤疮等。这些毒素无论运到身体哪里,都会对人造成巨大危害。排便要有规律及时。排便时要专心,排便时看报会干扰大脑对排便传导神经的指挥,延长排便时间,使阴部血管扩张,易引发痔疮;还会使脑部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此外,排便快也是健康标准之一。排便后,使用柔软、清洁的手纸由前向后擦拭;用过手纸后最好再将肛门口用清水洗干净。忌随便吐掉唾液 唾液是对人体健康有用的分泌物,与痰是完全不同的。痰是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往往沾附着呼吸时吸进的一些微生物和尘埃,是一种对身体有害无益的东西,因此喉咙里一旦有了痰,就应及时把它咳出吐掉。唾液湿润口腔,使人的发声器官活动灵活;唾液有利于调和食物,使食物容易下咽,且能更好地感知其味道;唾液有利于消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保护牙齿,还可杀死部分病菌、中和部分胃酸、稀释有害的或刺激性强的物质;唾液中的淀粉酶能促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起到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应珍惜唾液,而不宜随便吐掉。莫养成抠鼻挖耳的习惯 抠鼻孔:使鼻前庭的黏膜受损伤,细菌由伤口侵入,容易生鼻疖。鼻毛能保护鼻子,阻挡灰尘和细菌进入呼吸道,抠鼻孔时,常会把鼻毛抠掉,带进细菌,降低了呼吸道的抵抗力。挖耳朵:使耳道皮肤受伤,细菌进入伤口,引起外耳道炎或生疖子。如果不小心将鼓膜弄破,就会耳聋。同时细菌从破裂的鼓膜进到中耳,会引起中耳炎。若细菌由耳向内侵犯,还可以引起化脓性脑炎、脓肿或脑内海绵窦栓塞等病,进而危及命。刮舌苔的害处多 有些人喜欢刮舌苔,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因为经常刮舌苔会损伤味蕾,使其萎缩,人的味觉就会迟钝,从而影响人对食物味道的感受,造成食欲不佳,影响消化吸收。所以,饭后不要刮舌苔,而应采用漱口的方法除去异味和食物残渣。不要用力擤鼻涕不要用力擤鼻涕 捏着鼻子的两侧用劲擤鼻涕,容易引起耳咽管炎或巾耳炎。因为人的鼻子和耳朵之间有一个相通的管子叫做耳咽管,人得了感冒,鼻腔里因黏膜发炎而分泌出大量分泌物,含有不少的病菌。如果捏着两个鼻孔用劲擤鼻涕,就会把这些分泌物挤压到耳咽管或中耳腔去,引起炎症。所以,擤鼻涕最好是按住一个鼻孔,让另一个鼻孔轻轻由鼻内出气,排出鼻涕。如果鼻子堵塞得很厉害,可以在鼻腔里滴一点麻黄素药水,等鼻血管收缩、鼻子通气后再擤。有损健康的行为习惯有损健康的行为习惯 看完电视就睡觉:许多人有洗漱完看电视或在床上看完电视就睡觉的习惯。研究表明,荧光屏产生的静电荷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吸附作用,能使附近含有大量生物变态粒子灰尘散射,粘附在人体暴露的皮肤上,从而导致黑色斑疹等皮肤病。因此,看完电视后要洗脸洗手,以防静电尘埃的污染。乘车时打瞌睡 有些人乘车时爱打瞌睡,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汽车在行驶中难免会发生意外,如果乘车时打瞌睡,就难以对紧急情况作出及时的保护性反应,有可能发生意外损伤。另外,如果乘车打瞌睡,汽车的剧烈震动会使脑部血管收缩,供血不足,易发生头痛、眩晕、恶心等。如果晕车,则情况会更糟。所以,乘车时应保持头脑清醒,随时注意行车前方的情况。饭后三要三不要饭后三要三不要 饭后要漱口 饭后要散步 饭后要按摩 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饭后不要马上洗澡 饭后不要立即吃水果 电脑带来的健康问题电脑带来的健康问题 持续背痛、肩周炎、手腕痛以及颈痛 每天看电脑3小时 90%眼睛有问题:干眼症 使用电脑导致年轻人记忆力减退:大脑退化症 操作电脑操作电脑应注意的应注意的 1、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3、注意补充营养 4、注意正确的姿势 6、注意劳逸结合 5、注意环境 7、注意保护视力 运动养生十八法运动养生十八法 第第1 1式:发常式:发常梳梳 第第2 2式式:目常目常运运 第第3 3式:面常式:面常浴浴 第第4 4式:鼻常式:鼻常揉揉 第第5 5式:齿常式:齿常叩叩 第第6 6式:舌常式:舌常搅搅 第第7 7式:津常式:津常咽咽 第第8 8式:耳常式:耳常弹弹 第第9 9式:头常式:头常抬抬 第第1010式:胸常撸式:胸常撸 第第11 11式:腹常摩式:腹常摩 第第1212式:腰常转式:腰常转 第第1313式:丹常养式:丹常养 第第1414式:肛常提式:肛常提 第第1515式:肩常摇式:肩常摇 第第1616式:膝常蹲式:膝常蹲 第第1717式:腿常跷式:腿常跷 第第1818式:跟常式:跟常颠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