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浓性中耳炎成都中医大学护理学院寇吉维•急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临床上以耳内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解剖耳可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及内耳。解剖•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4部分。鼓室分为上、中、下鼓室解剖•鼓膜的六个标志:鼓脐、锤凸、锤纹、锤骨前襞、锤骨后襞、光锥。•鼓膜的4个象限。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在经鼓脐作一与其垂直直线。右耳鼓膜后上后上前上前上后下后下前下前下病因•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用药不当。•2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病变。•3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4咽鼓管及中耳内通风引流通道长期阻塞。•常见致病菌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杆菌较多。常为混合感染。分类按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型•单纯型:最常见,多因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经咽鼓管感染所致。•骨疡型:又称肉芽型,常为重症坏死型中耳炎所致。•胆脂瘤型:所谓胆脂瘤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囊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除充满脱落上皮及角化物质,还含胆固醇结晶,故称之为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病变局限于中耳鼓室粘膜;病变局限于中耳鼓室粘膜;•病理:鼓室充血、増厚、圆形细胞病理:鼓室充血、増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腺细胞分泌增加浸润、杯状细胞、腺细胞分泌增加;;•临床特点:临床特点:间歇性流脓、粘脓、不间歇性流脓、粘脓、不臭、中央性穿孔、轻度传导聋。臭、中央性穿孔、轻度传导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病变超出粘膜组织,组织破坏,深达骨质、听骨、骨环,肉芽或息肉;病变超出粘膜组织,组织破坏,深达骨质、听骨、骨环,肉芽或息肉;•临床特点:临床特点:耳持续流脓,稠、臭、出血或血丝,边缘穿孔,较重传导聋耳持续流脓,稠、臭、出血或血丝,边缘穿孔,较重传导聋;;•CTCT中耳软组织影;中耳软组织影;•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可发生各种并发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非真性肿瘤,囊性多层鳞状上皮、脱非真性肿瘤,囊性多层鳞状上皮、脱落上皮、角化物胆固醇结晶;落上皮、角化物胆固醇结晶;•临床特点:临床特点:耳长期不断流脓,奇臭,耳长期不断流脓,奇臭,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