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本共识将重症脑损伤患者界定为:因颅脑创伤、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感染、脑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脑损伤患者,需要重症加强医疗监测和治疗者。共识的制订过程包括:提出关键问题,系统收集相关的文献,撰写初稿,提交共识编写组专家函审,提出修改意见。修订后召开专家讨论会,确定终稿,再次提交共识编写组专家审核。共识意见的证据和推荐级别依照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标准(GRADE标准)。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表1)。根据对共识推荐意见的证据支持级别、效益、风险、负担和费用的综合判断,推荐级别分为强和弱两种。GRADE标准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证据级别低时,可以在证据级别低时,也能够根据综合评价,提出强的推荐意见。这尤其适合于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情况,也常是共识制订时选择的分级方法。•GRADE证据分级标准•级别评价依据•高级进一步研究结果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证据的信度•中级进一步研究结果有可能改变现有证据的信度•低级进一步研究结果有很大可能改变现有证据的信度,•并可能提出新的结果•极低级现有证据的信度极不确定•注:GRADE: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标准•经共识编写组专家讨论,确定本共识涉及以下5个关键问题:•1.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2.重症脑损伤患者在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的监测;•3.镇痛镇静药物选择;•4.镇痛镇静治疗在难治性颅高压中的作用;5.镇痛镇静药物在低温治疗中的应用。•1.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镇痛镇静药物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并不少见。在神经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CU)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比例与其他专科ICU收治的患者相似。然而,在针对ICU患者镇痛镇静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多数将脑损伤患者排除,导致多项镇痛镇静指南无法对脑损伤患者的镇痛镇静问题给出相应的推荐意见。•镇痛镇静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的目的是多元化的,包括控制焦虑、躁动和疼痛;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机械通气的协调性;减轻医疗护理操作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性刺激;这些基本目的也同样适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重症脑损伤临床治疗的中心在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疾病和诊疗操作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性刺激,无疑均可能导致脑损伤患者脑氧耗水平的升高。以气管内吸引为例,根据吸引过程中是否出现呛咳和体动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