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解读四川省医学科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赵光斌主任医师讨论的内容乙肝的概述乙肝的临床诊断乙肝的治疗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入侵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半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HBV己发现有8个基因型,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C型患者病变较活动,HBeAg血清转换延迟,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较多。乙型肝炎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有很大差异慢性HBV携带者:9300万(中国)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中国)10~20%发展肝硬化1~5%发展肝癌全球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约100万人中国:约30万人/每年。传播途径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输血、血液制品、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其他如修脚、文身、扎耳孔、牙刷、剃须刀及医务人员工作中意外暴露;母婴传播:围产期感染、宫内感染、哺乳传播。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己大为减少。性接触传播: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自然史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可划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和再活动期。HBV感染四期的特点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1×106IU/ml,血清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损害。免疫清除期:HBVDNA>2000IU/ml,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进展快。非活动或低复制期: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再活动期: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复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成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感染状态:免疫耐受期、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发生肝硬化少,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肝硬化发生率高。病毒载量: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ALT、HBeAg:HBeAg阳性,ALT升高肝硬化发生率高。嗜酒、合并HCV、HDV、HIV感染都增加肝硬化的发生。慢性HB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非肝硬化患者较少发生HCC,肝硬化患者中HCC的年发生率为3~6%;HBV病毒载量与HCC呈正相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