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张荣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三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时血液生成的动力。转化转化饮食食物————水谷精气————营气、津转化液————赤色的血每一个转换过程中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则,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气与血的关系2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血属阴主静而不能自行,气既可直接推动,又可通过激发脏腑的活动功能来推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气虚,则推动无力;气滞,则血行不利,两者均可致淤血。故临床治疗血行失常时,常配以补气、行气、降气等调气药物。3气能摄血气能统摄血液循行于脉内并防止其逸出脉外。气的摄血,实际上与脾气统血的作用有关。若脾气虚而固摄无力,则,则血不行常道而溢于脉外,出现各种血症。故临床治疗气虚、气不摄血时,常须补气以摄血。1血能养气指血不断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充分的营养。则,血盛则气旺,血衰则气少。故临床治疗血衰气虚证时,常予以气血双补法。2血能载气气存于血,赖血的运载而达全身。若血不载气,则气无所依附而发生气脱。故临床治理大出血时气随血脱,往往予以益气固脱法。二血为气之母一气对津液的作用1气能生津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而脾胃的功能活动有赖于气的激发和推动,则,脾胃之气健旺,津液充足;脾胃之气虚衰,则津液亏少。2气能行津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气化受阻均可致津液停滞,所谓‘气不行水’,而津液停聚,也可致气机不利,所谓‘水停气滞’,两者互为因果。气与津液的关系3气能摄津指气对津液的固摄,防止其无流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肺、肾之气对汗、尿液的调控,使体内津液维持一定的贮量。气虚,可致体内津液无故流失,发生多汗、漏汗、多尿、遗尿等气不摄津证。临床上常治以益气摄津法。二津液对气的作用津能载气。津液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津液,才可存于体内而不散失。故津液的散失必致气的耗损。如,因多汗、多尿和吐泻等大量津液流失时,可出现‘气随津脱’之证,所谓‘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血与津液在生理上相互补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津血同源。一方面,表现在血和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另一方面,体现在血液与津液互渗互化。血液与津液的互渗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