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河北医大三院中西医肝病科孔丽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等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病程可急性发病,也可慢性迁延,一般病史在2周之内为急性腹泻,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史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最常见病症之一,每年全世界估计320万小于5岁的儿童死于腹泻,占同龄儿童死因的24.8%。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每儿童平均患病l~12次;发达国家每年每儿童患病1~5次。由此可见感染性腹泻仍是当前一类重要的疾病。下面仅就霍乱,志贺菌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肠炎,弯曲菌肠炎及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等进行阐述。细菌性腹泻一霍乱霍乱是由产生霍乱毒素(CT)的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临床特点:剧烈的腹泻(便量大,可呈米泔水样)、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目前有致病性的霍乱弧菌有O1群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埃尔托生物型)和非O1群霍乱弧菌中的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霍乱毒素(霍乱肠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均能产生霍乱毒素,有报道O139群产生毒素量较大。O139群霍乱弧菌是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泰国等地出现的大批霍乱样腹泻的病人吐泻物中分离到的一种新型的霍乱弧菌。由此菌株引起的疾病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无法区分,故也被WHO定为霍乱。由于人群对O139群霍乱弧菌缺乏免疫力,有可能取代O1群霍乱弧菌蔓延到世界各国,有人预言,这些流行可能标志着第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因此,对O139群霍乱弧菌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一)霍乱的临床表现:分三期1泻吐期:急性起病。剧烈腹泻(特点为水样便,典型为米泔水样便,每次便量大,无明显不适和腹痛),每日十余次或数十次。少数伴有呕吐(特点为无明显恶心,呕吐物为水样,喷射性,性状与大便性状相同),一般无发热。一般持续数小时至2~3天。2脱水期:持续和大量泻吐,导致水和电解质严重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症状。表现:口渴、皮肤弹性差、手指皱缩、眼窝下陷、舟状腹、哭无泪等。血压下降,脉细弱、心音低钝、尿少甚至无尿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神志淡漠等酸中毒表现,如呼吸深长、神志不清等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表现等此期持续数小时至2~3天。3反应恢复期:泻吐逐渐减轻而停止,脱水表现好转,尿量增加,多数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39℃,持续1~3天,自行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