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de防治我国脑梗死每年新发病例约110万,患病人数高达350—450万,每年死亡者近75万,存活者中约有1/4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残疾者占40%以上。可见,急性脑梗死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十分巨大的危害。因此,脑梗死的防治一直是神经科领域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新方法在神经科领域的应用,使我们对缺血脑组织的死亡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部分发生机制已完全阐明,针对这些作用机制的干预实验研究也正在深入进行中,有些已应用于临床。现结合国内外有关急性脑梗死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同大家就该方面内容进行讨论。一、一、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在与脑梗死发生有关的各在与脑梗死发生有关的各种因素中,除年龄、性别、种族、种因素中,除年龄、性别、种族、家族遗传史等为不可干预因素外,家族遗传史等为不可干预因素外,许多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许多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心脏病、TIATIA、吸烟、酗酒等。、吸烟、酗酒等。1.血压和卒中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血压越高,脑卒中危险性越大,舒张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倍。英国牛津大学报道HOPE(theheartoutcomepreventionevaluation)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口服雷米普利的心血管病人较安慰剂对照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下降32%。俄罗斯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危险性提高6成。而使用ACEI类药物治疗有脑卒中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再梗死的机率。但并非所有年龄组患者血压降低都有益处。有研究显示,55岁以下卒中患者发病时的血压容易升高,且长年需要应用降血压药物进行治疗,血压降至120~139/80mmHg左右为宜;54~64岁的高血压患者也应长年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根据个体条件,血压降至140~160/89mmHg以下为宜;65~81岁老年人,血压在160/90mmHg以下时,最好不用降压治疗,此年龄组中70%患者伴随其他脏器病变,血压偏低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血压调控,应该根据患者年龄、卒中危险因素和卒中类型进行调整。2.心脏病与卒中房颤与卵圆孔未闭是引起脑栓塞常见心脏病。一项有关TIA和心源性栓塞关系的研究提示,5年内3003例脑卒中患者中有TIA505例,其中心源性因素158例,占TIA发病的31.3%。Arnon等对2101例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心电图证实有房颤者283例(13%),对房颤者平均随访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