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流程1、怀疑缺血性胸痛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紧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主要内容如有气道阻塞或呼吸异常,应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用大管径吸痰管吸痰或气管切开插管前提下进行心肺复苏,如呼之无反应、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2、经过紧急评估后如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应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阿司匹林300mg口服或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无效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20ug/min,如胸痛不能缓解则给予吗啡注射(2-4mg),必要时重复,同时建立大静脉通道,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3、经过基本处理后,再进行评估。a.迅速完成12导联心电图;b.简捷而有目的地询问病史和进行必要时体格检查;c.审核完成溶栓清单、审核禁忌症;d.检查心肌标志物水平、电解质、凝血功能;e.必要时床边X线检查。4、回顾初次的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高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低危性不稳定心绞痛。5、针对复查的心电图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治疗。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药物辅助治疗:β受体阻滞剂(禁忌时改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15-20mg缓慢静脉注射)、氯吡格雷、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如胸痛发作时间≤12h,应在30min内行溶栓治疗,同时收住监护室进行危险分层,并接受进一步治疗。b.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高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辅助治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GPIIb/IIIa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等。•C.中、低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辅助治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并同时进行危险分层或检查肌钙蛋白,如果评价为高、中危心绞痛或肌钙蛋白转为阳性,则收住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如评价为低危心绞痛或肌钙蛋白阴性,收住急诊或监护病房,进行连续心肌标志物监测,反复查心电图或持续ST段监护或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如无心肌梗死或缺血证据,允许出院。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抗血栓治疗已成为ACS治疗的基石,而抑制和拮抗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反应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GPI)可以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