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2篇.doc
下载文档

ID:1184098

大小:43KB

页数:3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色家书 2023 红色 家书 心得体会 12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2篇 红色家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志士仁人辞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紧张的工作与严酷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 【篇一】 深夜里,手捧红色家书细细品读,心一下子从浮华喧嚣、杂乱无章中抽离,慢慢被先烈的醇厚情感、循循教诲所吸引,收获的是字里行间的健康向上、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杯,催生无数正能量。 红色家书收录了战争期间五十多份保存下来的一封封家书,时间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些家书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每一封家书都充满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那种对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情感:他们深爱着自已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濡以沫的爱人,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凭着无比坚决的革命信仰,毅然决然地辞别白发爹娘、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烈士们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抒发内心的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拳拳之情。每封家书牵引的是人生哲理,或委婉、或直接、或绵长、或执着、或柔和,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事业、爱情、亲情、友情,引导我们崇尚善良、勇敢、担当、进取,以及许许多多心灵的感悟和对家庭、事业、生活的人生态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死。人终有死,我死后您不必过分伤悲,还有儿女需您照应〞,这是爱国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对死亡无所畏惧,含泪嘱托唯一割舍不了的妻子和孩子时的临别赠言、“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这是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的一封长信。读着这一封封家书,每每都潸然泪下。这一批批革命青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造就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怀着坚决的革命信念和对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怀、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始终以拯救劳苦群众为已任,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着。这一封封家书是先烈们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蕴涵着对亲人无穷的思念,寄托着对未来殷切的希望。这一封封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品读红色家书,如同黑夜里看到了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它那激情与力量的光束正穿透半个世纪的雾霾和荆棘,直抵我的内心、照亮了我的心扉,其眩人魅力无可抵档,心中顿觉有一股炽热的青春气息和触摸可及的潺潺温情在我的血脉中洋溢,这是什么。是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萌发、在成长、在壮大;是对温暖阳光下祖国事业蒸蒸向上的希望和期待;是一盏黑夜里的明灯,照亮了我人生前进的方向,也点燃了我报效祖国的盈盈之火。 品读红色家书,让我重温了中国革命史,加深了对先烈们的敬仰与思念,使我更加端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激发了更强烈的工作热情,更使我懂得作为一名工作在审计一线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重要的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效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审计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以旺盛的工作激情投身伟大的审计事业中。 品读红色家书,让我明确人生的目标是首重。人生的目标是鞭策人不断前进、不断攀升的引擎,因此在千头万绪的泥潭中,沉着坚决地树立人生的标杆尤其重要。纵使路途中没有鲜花,没有阳光,依然选择生命中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人生的航船在浩瀚如烟的大海上,只有明确了航向和终点,才有扬帆起桨、战胜风浪的信心,才能不断实现远大的理想。 品读红色家书,柔和、淡定地守护亲情是人生的至高点。人生的终结必定会在某个未知的时辰与我们正面相撞,对生命的感悟,对幸福的渴望,对人间温情的珍爱,对丑恶的鞭挞,对虚伪的憎恶和鄙夷,都会坚决很多。于是我们更要善待生命,格外地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虽然有许多暂时看来无法跨越的忧虑与痛苦,但在生命历程的长河中都只是沧海一粟,这就更要求我们更要坚决信念、心存感恩、珍惜生活、善待亲人。 品读红色家书中这些厚重、真实、饱含人间挚爱真情的文字,每一封家书都浓缩了沧桑岁月中一个个感人肺腑、激人奋进的事迹。阅读这些文字,能让人的内心积蓄更多真挚的情感和蔼良的元素,滋养心田,激发不断攀登的动力和发奋进取的精神;阅读这些文字,心灵长久地被这些源于生命的呐喊和为祖国崛起而蓬勃向上的活力所感染,仿佛自已正与其默默地交流、对话。在今天物欲横流、喧嚣嘈杂的现实社会,如何守望自己的心灵花园,找寻到自己人生的航标,保持积极向上永不臣服的姿态,我们从这其中得到了一个个朴实而又最有力的答案。 书读完了,不曾结束的是思考。掩卷而思,红色家书用一封封饱含真情的文字将人生的真谛润物无声地渗透,仿佛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淡去浮华与喧嚣,辟一块清静的绿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中的不如意烟消云散,人生得失沉浮荣辱随风而去,从中领悟:走在生命的路途上,无论坎坷泥泞或平坦宽阔,都要一身轻松、一路向前,踏实、有力、坦荡,心存善念,充满希望。我喜欢这一封封家书,家书中流淌的力量和温暖带给人无限的正能量,正是这种力量、这种温暖,永远定格在稳健的审计前行的脚步中,荡漾在渐行渐远的岁月深处。 【篇二】 寒来暑往,白驹过隙,忙忙碌碌之中,仰望星空,是什么常常拨动我的心弦,是什么让我产生含泪的感动,是什么让我周身温暖给我无限动力——是那些真切的大我、无私的大爱和勇敢的大担当,这是我读完红色家书后的切身感受。这区区一百多封家书,仅仅是老一辈革命家无数书信的凤毛麟角,竟向我展现出一位位有血有肉的革命者,让我有时机聆听他们的心声、叮咛和教诲。 一 〔一〕“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高昂头颅,浪漫情怀蕴含坚决革命意志和乐观情怀。 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风雨如晦,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一批批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进步革命青年,怀揣着坚决的理想信念,以拯救民众于危亡为己任,不断高声呐喊,唤起民众。李立三1919年11月对父亲李昌圭说,他要“唤醒可怜的同胞,惊起他们的酣梦。鼓荡雄风,振作精神,造就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作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俞秀松1920年3月对父亲俞韵琴说,“实验我的思想生活,想传播到全人类,使他们共同享受这美、快乐、博爱、互助、自由……〞 他们胸怀时代需要和民族大义,坚持真理,追求光明,积极迎接新文化,誓要推翻旧制度,改造旧世界,对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美好生活充满无比乐观的信心。高君宇1921年4月对女友石评梅说,“我只是往前抢着走吧。我抢着前去迎未来的文化吧。〞夏明翰1928年3月对母亲陈云凤说,“相信你会看到我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他同月对妻子郑家钧说,“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毛泽东1937年11月对表兄文运昌说,“我为全社会出一点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 他们笃定初心,坚决意志,大义凛然,为了民族的梦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刘伯坚1935年3月对妻嫂凤笙说,“生为中国,死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夏明翰1928年3月在狱中对姐姐夏明玮和她的两个女儿说,“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二〕“我的人生观,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花前谈心,月下互勉〞——自勉自省,不懈追求不忘坚守信念和规矩。 和平年代,花前月下,情侣之间往往是卿卿我我,诉说情话。可是,为理想奋斗的革命者,他们前进的路上,永远是对自己、对亲人的自律和勉励。彭雪枫1941年9月在给女友林颖的情书中谈到自己的恋爱观时说,“无产阶级先锋队那么不然,这首先建立在政治上、工作上、性情上和品格上,自然同样也有花前月下,然而已经不是卿卿我我了,而是花前谈心,月下互勉,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双方的前途。〞 他们心中有大爱,视人民如父母,坚决站在人民一边,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陈毅1951年4月对父亲陈家余信中引用古人诗句自省,“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所惭位居崇,未睹斯民康〞,表示自己“一切均从人民出发,儿窃愿勿愧于此。〞他在1949年1月勉励堂兄陈修和说,“目前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何叔衡1929年2月对义子何新九说,“且我绝对不是我一家一乡的人,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 他们正人先正己,时刻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着自己和家人。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的妻弟杨开智致信希望在北京给他安排工作或是推荐在XX省从事更好的工作时,毛泽东在1949年10月9日回信说,“XX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刘少奇1950年5月对姐姐刘绍懿说,“二五减租及三七五限租,是人民政府的法令要办的,你们必须老老实实照办。去年你们没有办,是不对的。所以现在要退租。〞“我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荣耀。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陈毅1962年4月对哥哥陈孟熙说,“近三年灾害严重,普及七省,也涉及吾川。吾家靠公家照顾帮助才能渡过至今。今后仍有大困难要克服,要想到全国人民和重灾区人民的困难。这样对党政的照顾,便觉太过,不应不自足,也不仅致感谢,还要想方法,自力更生节约,千万千万告诫家中人等。〞 〔三〕“惟于亲亲骨肉之系念,尝与日俱永〞“海棠桃李均盛装笑迎主人〞——望眼欲穿,艰辛的革命路上深藏着对至亲的深爱和牵念。 革命者在痛恨和推翻旧制度、无情打击敌人的时候,他们何尝不是时刻胸怀着对父母、同胞、爱人和子女深深的爱,只是很多时候,难以两全,留下遗憾。可他们对家人的爱升华成了对人民的爱,他们舍弃小家为大家,舍弃了小我成就了大我,令人动容,催人落泪。 他们常念跪乳之恩。毛泽东1919年4月对舅父文正兴说,“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伺候〞,“亲侍汤药,未尝废离〞。1950年4月对岳母向振熙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微物以表祝贺之忱。〞陈毅1937年12月对嫂子李白文说,“数奉手书,至感亲亲骨肉念兄念弟之深情厚谊,弟读后不禁悲喜惭痛一时俱来,迸发之情有如江河倾泻。廿年烽火,满地干戈,弟出入其中,了无罣挂,惟于亲亲骨肉之系念,尝与日俱永,1939年5月抗击日寇间隙,他又对父亲陈家余说,“西望故里,不尽孺慕瞻佑为叹惋耳。现寄呈近照两张,神情逼真,以远慰亲怀于万一。〞 他们关心爱人甚至多于关心自己。瞿秋白1929年2月对妻子杨之华说,“之华,我每天总是梦着你或是独伊。〔注:独伊是杨之华与前夫沈剑龙的女儿,瞿秋白十分喜爱,视如己出。〕梦中的你是如此之亲热。〞邓颖超1942年7月对丈夫周恩来说,“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如重石在压一样。……我想你一回来,我的心身内外负着的一块重石可以放下,得到解放一番,我将是怎样的快乐呢。〞1971年6月对丈夫说,“在人身上的各种器官的功能作用是有限度的,不宜使用过度,因此不要过度疲劳,忙中总要有些松弛,才好继续再忙。〞周恩来那么在1950年1月率团访问苏联途中对妻子说,“希望你由于我的离开,能得到一个月的安心休息。回来后,能看到你更加年轻,那将是如何快乐。。〞他又于1951年3月对身在杭州疗养的妻子说,“南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