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撤离呼吸机撤离的必要性机械通气是一种生命支持手段,可以为治疗原发病提供时间。一旦原发病好转,即需及时地估计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尽早撤离机械通气。若未能抓住机会适时撤机,则可能在继续实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形成对呼吸机的依赖状态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治疗失败。目前存在的问题缺乏对脱机的系统认识,脱机指标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危险性。过早脱机:加重呼吸负担,导致呼吸肌疲劳及再次呼衰。延迟脱机:可能导致呼吸肌依赖和产生多种并发症。及时脱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一、关于脱机的概念和时间脱机:指逐渐降低呼吸支持水平,逐步恢复病人自主呼吸,最终脱离呼吸机的过程。临床上要指出明确的脱机开始时间比较困难。过去:A/V模式通气,脱机:改为T管--脱机时间明确;近10多年来,PSV、SIMV等辅助呼吸模式出现,呼吸治疗和脱机均可采用辅助呼吸模式,确定脱机开始时间较困难。理论上认为:需要呼吸治疗的原发病得到基本控制后,辅助呼吸即可认为是脱机过程,但没有生理或临床指标作为界限。二、影响脱机的病理生理因素及脱机困难的常见原因(一)呼吸负荷与呼吸肌做功能力(二)心血管功能状态(三)精神心理因素(一)呼吸负荷与呼吸肌做功能力: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认为呼吸肌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负荷和呼吸肌做功能力的失衡。主要包括: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冲动降低、呼吸肌本身做功能力的下降及呼吸负荷过高等因素。1、呼吸肌做功能力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主要见于颅脑损伤引起的延髓呼吸中枢损害,高位脊髓损伤,膈神经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损害及COPD导致的高CO2抑制呼吸中枢等。呼吸肌收缩功能(收缩强度和持久力--决定患者能否脱机的主要因素)。主要见于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等),休克导致的呼吸肌血供下降,严重营养不良,呼吸机支持过度导致的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各种因素引起呼吸负荷过高导致的呼吸肌疲劳,酸碱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血钾等)及药物的抑制。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休克及酸碱和电解质紊乱,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同时应把握呼吸支持水平,防止呼吸肌废用性萎缩。2、呼吸肌负荷--导致脱机困难最常见的原因呼吸系统本身因素导致:气道阻力、肺及胸廓顺应性及内源性PEEP。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连接管的阻力过高:气管插管内径过细、插管内分泌物粘附或堵塞、插管过长及弯度过大均明显增加阻力。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