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2005-2011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统计.doc
下载文档

ID:110958

大小:38.5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我国 2005 2011 职业病 发病 情况 统计
我国2005-2013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统计 卫计委通报2013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为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积极的组织和做好职业病的防治等相关工作,近日公布了2013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相关进展:   一、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和标准体系   首先是修订完成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自2013年4月10日起施行。其次是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调整并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2013年12月23日起施行。最后是是制定《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并在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四是开展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标准清理工作,组织制定新增职业病诊断标准。   二、切实落实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指导以及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加强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管理等工作。规范执业的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的管理,强化质量控制。修订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方案,优化监测指标,提高监测水平,为国家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和职业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和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各部门人员工作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继续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加强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全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总数分别达到3437家和603家,比2012年分别增加360家和41家。   四、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   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3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以“防治职业病,幸福千万家”为主题,面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件 2013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   依照我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3年共报告职业病26393例。其中尘肺病23152例,急性职业中毒637例,慢性职业中毒904例,其他类职业病1700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有色金属、机械和建筑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5078例、2399例、983例和948例,共占报告总数的73.53%。   一、尘肺病   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3152例,较2012年减少1054例。其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3955例和8095例。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2013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72%。   二、职业中毒   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4起,中毒637例,死亡25例。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15起,中毒230例,死亡25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的化学物质是一氧化碳,共发生80起303人中毒。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904例,以有色金属、轻工(农副食品加工、电子、制鞋等行业)、冶金、机械和化工行业居多。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砷及其化合物和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分别为285例、232例和231例。   三、职业性肿瘤   共报告职业性肿瘤88例,以轻工、化工和冶金行业为主。其中苯所致白血病41例,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共19例,焦炉工人肺癌18例,氯甲醚所致肺癌6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2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2例。   四、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共报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25例。其中放射性肿瘤7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6例,放射性白内障7例,放射性甲状腺疾病5例。   五、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疾病 共报告1587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716例,其中噪声聋681例;职业性眼病129例,其中职业性白内障75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33例,其中中暑161例,手臂振动病38例,减压病31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16例,其中布氏杆菌病297例,森林脑炎19例;职业性皮肤病141例,其中皮炎61例;其他职业病52例,其中职业性哮喘36例。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现代化的职业应运而生,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也给大家的健康带来了很多的威胁。很多的职业病在这个时代里产生与蔓延,为了能够防治这些职业病,国家卫生部门近几年也在积极的组织一些行动,希望可以真正的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卫计委通报201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2013-09-16 此文章来源于   根据职业病防治部门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两个方面内容:一是201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二是2012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   一、201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   2011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我委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主要开展工作如下:(一)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部署开展2012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对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和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部门配合,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认真组织《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宣传周期间,各地以“防治职业病,爱护劳动者”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二)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和监督检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督促各地不断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2012年全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总数分别达到3077家和562家,分别比2010年增加805家和70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的监督检查。(三)认真做好《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修订《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于2012年6月底印发各地执行;二是修订《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起草《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及有关解读材料;三是制定《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四是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修订《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五是制定并印发《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和《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四)加强放射诊疗活动中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监管。一是开展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放射性职业病监测哨点和乡镇卫生院放射诊疗防护检查等工作,指导和督促地方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落实责任;二是印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促进健康体检中放射检查技术的安全使用。   (五)加强部门配合,进一步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2012年,原卫生部组织召开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2011年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和2012年工作安排,明确2012年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专题研究有关工作。   二、2012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   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2年共报告职业病27420例。其中尘肺病24206例,急性职业中毒601例,慢性职业中毒1040例,其他职业病1573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3399例、2706例、2686例和1163例,共占报告总数的72.77%。   (一)尘肺病。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4206例,较2011年减少2195例。其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405例和10592例。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2012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8.28%。   (二)急性职业中毒。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96起,中毒601例,死亡20例。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16起,中毒185例,死亡20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氯乙烷和氯气,此3种物质共发生中毒291例;病死率最高的是硫化氢中毒,中毒38例,死亡9例。   (三)慢性职业中毒。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1040例。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铅及其化合物(不包含四乙基铅)、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329例、197例和164例。   (四)职业性肿瘤。共报告各类职业性肿瘤95例,以轻工、化工行业为主。其中苯所致白血病53例,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19例,焦炉工人肺癌17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3例。   (五)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共报告32例,其中放射性肿瘤10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12例,放射性白内障5例,放射性甲状腺疾病3例,放射性皮肤疾病2例。   (六)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共报告1446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639例,其中噪声聋597例;职业性眼病94例,其中化学性眼部灼伤64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01例,其中手臂振动病130例,中暑54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293例,其中布氏杆菌病244例,森林脑炎49例;职业性皮肤病148例,其中皮炎64例;其他职业病71例,其中职业性哮喘为46例。 一、2005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 1、2005卫生部共收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尘肺病例死亡966例,尘肺晋期病例963例。截至2005年,尘肺累积病例60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70,089例。 2、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分别为4358和3967例,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其次是水泥尘肺177例、石棉肺170例和电焊工尘肺148例。尘肺新病例主要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占48.80%;其次是冶金行业905例,占9.87%。 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尘肺病发病工龄在缩短。21个省共报告了接尘工龄在2年以下的尘肺病例211例,最短接尘时间不足三个月,平均发病年龄40.9岁,最小发病年龄20岁。1971例实际接尘工龄在10年以下,占21.49%。急性尘肺病集中发生在金矿采挖、石英砂粉碎和坑道工程建设等行业,地区分布主要在浙江、广西、青海、安徽、湖南、贵州和甘肃等地。 3、各类急性职业中毒326起613例,死亡28例,病死率4.57%。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主要是硫化氢94例和一氧化碳72例,分别占15.33%和11.75%;其次是砷化氢44例、苯44例、氨27例、磷化物26例、汞及其化合物19例、苯的硝基氨基化合物17例、铅及其化合物16例和氯气14例等。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发生在化工、煤炭和冶金行业。 4、慢性职业中毒报告1379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中毒589例、苯中毒253例、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9例,分别占42.72%、18.35%和8.63%;其它是正己烷77例、三硝基甲苯71例、锰及其化合物59例、汞及其化合物52例等。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发生在有色金属、化工、电子和冶金行业,化学性眼部灼伤和皮肤灼伤主要发生在化工行业;职业性白内障主要发生在兵器行业;慢性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主要发生在以锡冶炼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 5、其它职业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36例;职业性眼病256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16例;职业性皮肤病128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5例;其它236例。分别以噪声聋221例、职业性白内障177、化学性眼部灼伤79例、布氏杆菌病108例以及化学性皮肤灼伤186例等职业病为主。 二、2006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