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果糖灌肠.doc
下载文档

ID:106214

大小:43KB

页数: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果糖 灌肠
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 前言: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所以乳果糖保留灌肠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乳果糖口服溶液 英文名称:Lactulose Oral Solution汉语拼音:Ruguotang Koufurongye, 本品主要成份为乳果糖。 化学名称:4-O-β-D-吡喃半乳糖基-D-果糖。 性状为淡棕黄色澄明黏稠液体。 一、1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乳果糖 中文别名:半乳醣甙果糖[1] 英文名称:Lactulose 分子式:C12H22O11 分子量:342.2965 二、2物化性质 熔点:173-178℃ 相对密度:1.69g/cm3 溶解性:76.4 g/100 mL (30℃) 三、适应症 1. 便秘: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 2. 肝性脑病(PSE):用于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昏迷前状态。 四、4规格 每1ml含乳果糖0.667g。 五、用法用量 每日剂量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节,下述剂量供参考: 1、便秘或临床需要保持软便的情况 年 龄 起始剂量 维持剂量 成人 每日30毫升 每日10-25毫升 7-14岁儿童 每日15毫升 每日10-15毫升 1-6岁儿童 每日5-10毫升 每日5-10毫升 婴儿 每日5毫升 每日5毫升 治疗几天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减剂量。本品宜在早餐时一次服用。根据乳果糖的作用机制,一至两天可取得临床效果。如两天后仍未有明显效果,可考虑加量。 2、肝昏迷及昏迷前期 起始剂量:30-50毫升,一日三次。 维持剂量:应调至每日最多2-3次软便,大便pH5.0-5.5。 六、不良反应 治疗初始几天可能会有腹胀,通常继续治疗即可消失,当剂量高于推荐治疗剂量时,可能会出现腹痛和腹泻,此时应减少使用剂量。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通常仅见于PSE的治疗),患者可能会因腹泻出现电解质紊乱。产妇吃后可能会以奶水方式传递给婴儿,造成婴儿腹泻。 七、禁忌 1、半乳糖血症 2、肠梗阻,急腹痛及与其他导泻剂同时使用。 3、对乳果糖及其组分过敏者。 八、注意事项 1、如果在治疗二、三天后,便秘症状无改善或反复出现,请咨询医生。 2、本品如用于乳糖酶缺乏症患者,需注意本品中乳糖的含量。 3、本品在便秘治疗剂量下,不会对糖尿病患者带来任何问题。本品用于治疗肝昏迷或昏迷前期的剂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4、本品在治疗剂量下对驾驶和机械操作无影响。 5、请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 【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推荐剂量的本品可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本品可导致结肠pH值下降,故可能引致结肠pH值依赖性药物的失活(如5-ASA)。 【药物过量】 若剂量过高,可能出现腹痛或腹泻,停药即可。 9九、药理毒理 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上述作用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 在肝性脑病(PSE)、肝昏迷和昏迷前期,上述作用促进肠道嗜酸菌(如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蛋白分解菌;促进肠内容物的酸化从而使氨转变为离子状态;降低结肠pH值并发挥渗透效应导泻;刺激细菌利用氨进行蛋白合成,改善氮代谢。 10十、药代动力学 乳果糖口服后几乎不被吸收,以原型到达结肠,继而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在25-50克(40-75毫升)剂量下,可完全代谢;超过该剂量时,则部分以原型排出。 11十一、用途 有降低血氨及缓泻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氨性肝昏迷、高血氨症及习惯性便秘等病症 原理: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 ①乳果糖(lactulose,β-半乳糖果糖) 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不利,但有利于不产尿素酶的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细菌所产的氨减少;此外,酸性的肠道环境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乳果糖的疗效确切,可用于各期肝性脑病及较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此外,其口感甜腻,使少数患者不能接受。②乳梨醇(lactitol,β-半乳糖山梨醇) 是另一种合成的双糖,经结肠的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而酸化肠道。乳梨醇的疗效与乳果糖相似,但其甜度低,口感好,不良反应亦较少。③对于乳糖酶缺乏者 也可试用乳糖,由于有的人小肠内缺乏乳糖酶,口服乳糖后在小肠不被分解和吸收,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分解而酸化肠道,并产生气体,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④口服抗生素 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常用的抗生素有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等。口服新霉素很少吸收。但长期使用有可能致耳毒性和肾毒性,不宜超过1个月。甲硝唑的疗效与新霉素相似,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利福昔明口服不吸收,利福昔明口服不吸收,效果与新霉素相同。⑤口服某些不产尿素酶的有益菌 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氨的生成。嗜酸乳酸杆菌的疗效尚有争议,但近年来使用的粪肠球菌SF68的疗效比较确切。SF68的服用方法为服用4周后停用2周,可反复使用,口服有益菌无毒副反应。 应用:(2)灌肠或导泻 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稀醋酸液)灌肠,或口服或鼻饲33%硫酸镁30~60ml导泻。乳果糖口服或灌肠作为首选。乳果糖口服后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腔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同时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 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本组病例因病程长,恢复慢和担心预后,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士需耐心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效果和说明病人的配合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指出局部用药优于全身用药,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取得主动配合,按质完成灌肠治疗。 灌肠护理灌肠前瞩患者自行排尽二便,深呼吸,全身放松,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减轻痛苦。依据肠镜所示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灌肠体位,如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采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采取右侧卧位。灌肠中药液用2层纱布过滤除渣,温度以39~41℃为宜。温度过高易引起肠粘膜烫伤,过低则致使肠痉挛,加重腹痛。液量以100ml为宜,便于在肠腔中保留。药液灌入采取直肠滴入法,护士动作轻柔,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导管前端及肛门口,呈螺旋式插入肛门。插管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不适感。根据病变部位正确掌握插管长度。药液滴速宜慢(60~70滴/min),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灌肠后臀部和床尾均抬高10cm,嘱患者尽量延长药液在肠腔中的保留时间,期间更换左、右侧卧位2~3次,2h后可下床活动。 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不能耐受,嘱其深呼吸,放松腹肌;如腹痛加剧、心慌者应立即停止灌肠,行腹部热敷、按摩,至腹痛消失,继续完成治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