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索.docx
下载文档

ID:1014554

大小:19.05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林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探索
林业可持续开展对策探索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因此,在立足于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现状的根底上,介绍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的意义,同时提出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林业;可持续开展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coisi)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自然生境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XX省XX县区北缘,地处东经12023°21′35″~12023°47′37″,北纬29°00′02″~29°13′17″,南北长24.8km,东西宽42km,总面积26990hm2。地貌属黔北山原中山峡谷、低山地。地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于麻抓岩1939.9m,最低海拔于海洋溪560m,相对高差1379.9m,平均海拔1400m,山地坡度25°以上的占80%,是一个以中山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1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状况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99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605.2023hm2,占83.8%;非林业用地面积4384.92hm2,占16.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8590.1hm2,占82.2%;疏林地179.45hm2,占0.8%;灌木林地3139.22hm2,占14%;未成林造林地227.52hm2,占1%,宜林地468.79hm2,占2.1%。森林覆盖率80.6%,林木绿化率81.17%。活立木总蓄积58920231m3,其中森林蓄积585871m3,占99.45%;其它(疏林、散立木、四旁树)蓄积3220m3,占0.55%。 1.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345科1184属3799种。低等植物59科114属243种,其中大型真菌47科95属22023种,地衣植物12科19属35种;高等植物286科120230属3556种,在高等植物中,有苔藓植物62科138属262种、蕨类植物41科20231属400种、种子植物183科831属2894种,在种子植物中有裸子植物7科15属26种、被子植物176科816属2868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野生植物33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6种,属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水青树等27种。另外,还有贵州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尖杉等18种,隶属12科17属。保护区植物地理成份复杂多样,东亚特有科达2023科,分布为十齿花科、水青树科、南天竹科、银杏科、领春木科、大血藤科、鞘柄木科、三尖杉科、青荚叶科和旌节花科。保护区有中国特有属15属,中国特有种1469种,贵州特有种23种,其中单种特有属有银杉、珙桐等2023属,少种特有属1属,多种特有属4属。 1.2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区动物资源丰富,共有动物54目282科132023属2022种。有脊椎动物33目88科240属337种,其中兽类8目21科48属57种、鸟类15目38科111属174种、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爬行动物3目2023科28属34种(亚种)、鱼类5目11科38属45种和亚属;昆虫(包括蛛形纲、前气目)21目194科202369属1665种和亚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36种。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黑叶猴、云豹、林麝、金钱豹4种。区内现有黑叶猴19群152只,约占全国野生黑叶猴总数的2023%。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细痣疣螈等32种;贵州重点保护动物有小麂等68种。区内有国家保护有益的、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共22目58科194种,其中脊椎动物18目54科187种,无脊椎动物4目4科7种。 1.3中药材资源。保护区气候、土壤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据保护区科考调查结果,全区共有药用维管束植物199科899属2574种,其中蕨类植物41科92属250种,裸子植物7科19属25种,被子植物151科788属2299种。 2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背景下采取的一个环境保护措施,是为了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遗迹等进行保护而依法划分的一个需要进行特殊保护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划分和管理,可以使得生态环境的保护得到细化,而且能够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种类多样性进行保护,使得森林生态环境平衡得以保持。自然保护区中的资源种类十分丰富,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不仅可以用于欣赏,同时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也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没有林业就没有生态。 3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要突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为人们提供生活与休闲的场所,同时,要从经济开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建设。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且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是做好林业资源建设工作的根本。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氧气与可再生资源。从开展的角度来说,林业资源不仅提供了氧气,同时也能够存储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大气;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旅游效劳,满足各个方面开展的需求,不管是对人类生活环境、身体健康,还是对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4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策略探讨 4.1重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护自然保护区中的林业资源,不仅是要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系统的多样性的建设。针对当前很多自然保护区对林业资源保护不是很重视的现象,必须要加强宣传,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普及,提高群众的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从而可以使得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4.2结合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开展。在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保护过程中,除了对各种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之外,还应该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展战略的构建和实施,加强产业与林业的融合,发挥出林业资源的重要作用。必须要找到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经营模式,实现产业化开展,如林经间作、林药间作、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等经营模式,全面拓展林业产业范围和内容。必须注意的是在进行林业产业的选择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保持林业生态和产业市场之间的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到达可持续开展的产业开展目标。 4.3合理开展生态旅游。大沙河保护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繁多,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洞穴类有仙女洞、黄泥洞、城门洞、私钱洞、老龙洞;瀑布类有天生桥瀑布、王冠洞瀑布、大标水瀑布;山石类有甑子岩、花岩、天生桥、灰矸河岩群、飞沙岩和万卷书;河流类有大沙河、小沙河、灰矸河;水库类有海洋溪水库、陈家河沟水库、大标水水库。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既能够增强保护区的自养能力,促进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开展,也有利于把自然保护区建立成科普教育基地、教学实习与科研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认识、体验、研究,增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2个原那么,即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周边社区利益共享。大多数区域只能徒步旅行,区域内禁止游客动用保护区的资源,同时,生态旅游必须有利于当地居民,这不仅是公平原那么,也能为当地居民带来适当收入,降低他们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使得保护与开展实现平衡。 4.4提高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加强政策的干预。随着自然矛盾的日益严重,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多,各地保护区均已逐渐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站和具有良好的保护设备。长期以来,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已开始狠抓资源保护相关工作,主要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保护管理条件;社区共管共建;重视科技力量的先导作用,不断增强科研和管理能力;注重宣传教育,完善管理制度。这些措施均有效地保证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平安、稳定的可持续开展。 总之,重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正确认识当前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及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强化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制度化建设,实现自然保护区林区资源的再开发,以及加强林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形式,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林区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便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展。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