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院:你还好吗?事件4月7日下午,新闻学院本科生小刘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医院求诊。根据病症在自助挂号机上挂号后,小刘跟随指示牌的指示来到口腔科诊室。看到小刘走进诊室,医生向小刘询问起病情。“好像有点口腔溃疡。”小刘回道。医生点点头,接着低头看了眼小刘的挂号单后说道,“你挂错号了,去楼下重新挂一个吧。就直接去窗口那里让他给你改,弄好了再上来。”虽然有些无奈,小刘也只好回到挂号窗口寻求帮助。改挂需要五毛,小刘身上没带现金,便询问工作人员没有现金该怎么办,但工作人员只冷淡地回复“不行”,就不再说话了。“我是看病的,不是来看脸色的。说话不带一点感情,比我的口腔溃疡还难受。”小刘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同小刘一样在校医院留下不好回忆的人不在少数。校医院也意识到了问题。“校医院也在努力克服困难,协同学校进一步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校医院行政部财务室工作人员琦丽格尔说道。挂号窗口与转诊单中国人民大学医院(以下简称校医院)始建于1950年,从最初只是位于校园一角的两间平房,到如今矗立在校园西南部的六层楼高现代化建筑,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校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随着电子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校医院已采取自助挂号机的形式进行患者自主挂号,但人工服务的挂号窗口依旧是患者咨询医院信息的首选渠道。然而对于挂号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接受采访的许多同学都表示“不是很满意”。哲学院2015级本科生孙灿曾因急性肠胃炎到校医院就诊。因为不太了解校医院的下班时间,她走到了挂号窗口咨询下班时间和急诊挂号的相关信息。她刚要开口,坐在窗口的工作人员看到她,便赶紧边拉窗口的遮挡帘边跟旁边的人说“快快快,赶紧走,下班了”。“当时校医院的医生可能已经下班了,可是患者只是不知道流程想问一下工作人员,然而他们却丝毫没理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孙灿依旧有些愤懑,挂号窗口工作人员的冷淡态度也让她对校医院失去了信心,“我觉得这倒不算是失职,毕竟已经下班了,只是服务不到位。不太明确校医院的职责是什么?医生的职业精神又是什么?感觉校医院不能覆盖学生所有的日常的医疗需求。小病有可能去校医院就诊,大病肯定不会去校医院。”据校医院行政部办公室副主任杨立群回应,该名工作人员目前已经因工作态度不好被校医院有关方面采取了离职处理。此外,由于现有医疗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转诊单”频频与患者见面。根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