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一、基本原则1.抗肿瘤药物分类(1)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2)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3)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reversalagent);(4)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sensitizer);(5)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angiogenesisinhibitor);(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inducingagent);(7)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factorinhibitor);(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otide)。2.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2.1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2.2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2.3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1.试验目的1.1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1.2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1.3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2.试验方法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小时后再给药。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3.评价标准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体外试验至少重复一次。附注:评价药物抗癌活性的方法:1.MTT还原法1.1基本原理:四氮唑[MTT,3-(4,5-dimethylib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是一种能接受氢原子的染料。活细胞线粒体中与NADP相关的脱氢酶在细胞内可将黄色的MTT转化成不溶性的蓝紫色的甲[月替](formazan),而死的细胞则无此功能用二甲基亚讽(DMSO)溶解甲[月替]后,在一定波长下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即可定量测出细胞的存活率。1.2操作步骤:1.2.1选用对数生长期的贴壁肿瘤细胞,用胰酶消化后,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l640培养基配成5000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200μl,37℃,5%CO2培养24h。1.2.2实验组换新的含不同浓度被测样品的培养基,对照组则换含等体积溶剂的培养基,每组设3~5平行孔,37℃,5%CO2培养4~5d。1.2.3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200μl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