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二重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大量繁殖引起新感染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须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有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血浆半衰期: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的统称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的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发生、不符合应用药目的的其他效应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残存的生物效应停药反应:指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所出现的症状,包括停药症状和反跳现象治疗指数:将药物的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用于表示药物安全性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效能:药物达最大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在继续上升)。效能反应药物的内在活性,药物的最大效应与效价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两者并不平行哌唑嗪的“首剂现象”:首次应用哌唑嗪的患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意识消失等症状,因此首剂量改为小剂量0.5mg,睡前服用。可避免发生“首剂现象”化疗指数:动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治疗病原体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抗菌范围小的称为窄谱抗菌药,如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效,对多数细菌甚至包括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有效的药物称为广谱抗菌药。抗菌谱是抗菌药临床选药的基础。耐药性(抗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逐渐降低。耐受性: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增加剂量可保持药效不变。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哪些?1对代谢的影响:(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2抗炎作用: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