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宝宝变魔术(科学)一、活动背景:最近,幼儿园开始喝豆浆了,但经常有小朋友不爱喝,针对这种现象,我就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知道黄豆可以制作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二).活动准备:1.每人一筐干黄豆,一盆湿黄豆,一杯豆浆、一盆豆制品(用牙签插好的黄山豆腐干和卤汁豆腐干),一块毛巾。2.电视机、录象机、豆浆机、电火锅、一大玻璃杯水,一只空玻璃杯,一锅事先煮好的豆浆,抹布、录音机、磁带。3.黄豆宝宝胸饰一只,豆腐、素鸡、百叶、油豆腐、豆腐干实物各一盆。4.小朋友隔天浸泡黄豆。5.参观菜场上的豆制品。(三).活动过程: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1)师:(教师头戴黄豆头饰)小朋友,我是黄豆宝宝,我还把我的好朋友都请来了。今天,大家就来和他们一起玩。让我们先来看看黄豆宝宝长什么样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黄豆宝宝,等会告诉大家。(2)师:“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3)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评析:在组织幼儿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对黄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幼儿十分感兴趣,有的说,黄豆宝宝是黄色的,有的说我摸上去黄豆宝宝是圆圆的。)2.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师:我们的本领可大了,会变许多魔术,小朋友每天喝的豆浆也是我们变出来的。(1)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①师:“做豆浆前首先得把‘我’放在水里泡上一天,所以,小朋友昨天也在自然角把‘我’泡一天,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过的‘我’和没泡过的‘我’有什么不一样?你可以把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②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③师:“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幼儿说:“泡过的黄豆大,没泡过的黄豆小。”有的幼儿说:“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淡,没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深。”有的幼儿说:“我摸摸泡过的黄豆是软的,没泡过的黄豆是硬的。”)>④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2)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①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教师操作,幼儿一起说:“变变变。”)②师:倒出豆浆后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