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构建.docx
下载文档

ID:852801

大小:20.49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构建
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构建 【摘 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其有效发挥公共职能的物质保障,如何能够形成标准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管理,已成为固定资产管理成功与否的判断准那么。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从人和制度、过程控制和系统管理水平上都有待提高,因此,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很有必要,文章对此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和制度问题。人和制度问题主要反响在单位层面,单位层面的建设是业务层面固定资产管理的根底,為业务层面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保证。人和制度的问题主要从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由于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尚未完全覆盖和深入细化、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尚存在互相脱节的现象、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等原因,造成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盲目预算、盲目购置、铺张浪费等。其次,近年来,财政部也根据新的管理形式对该管理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改,但是管理方法文件中对管理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更多的是业务层面的标准,没有从单位层面管理制度的建设出发,没有从资产体系的建设上考虑,存在一定的漏洞。第三,管理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绩效管理机制缺失导致评价功能弱化、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健全导致绩效评价缺乏依据、管理体制不顺畅导致绩效评价执行难度较大以及专业管理人员的匮乏导致绩效评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阻力和问题。 〔二〕过程管理问题。第一、资产配置方案不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新技术新平台需要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高精密仪器设备不断涌入事业单位,占据固定资产中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在实际配置和取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申请部门提交的固定资产配置方案不标准,早期的调研和决策分析不到位,没有对单位和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调查就盲目提出采购申请;分管领导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或审批不到位,造成预算不符合申请部门或者单位的资产状况和实际需求,超标配置、配置数量过多,价格超出上限,未到达使用年限就另行购置替换,浪费资源;财务部门核实预算执行不到位出现投资与预算方面出现失误,以上情况都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第二、固定资产采购程序不标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章制度的规定进行采购,造成采购方法或程序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三、固定资产取得验收程序不标准。申请部门和使用人员专业性不强,验收标准和内容不全面,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验收后资产没有及时使用,导致固定资产有效期内无法有效使用。第四、固定资产缺乏内部调剂。导致资产长期闲置,造成使用价值下降、资源浪费,或者资产调拨缺乏必要审批,导致资产管理混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之间由于复杂繁琐的共享、调剂流程,很难实现固定资产资源共享、调剂。同时,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各部门之间对其他部门的固定资产情况了解不多,也影响了内部调剂的实现。 〔三〕管理系统问题第一,管理体系不清晰。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起步较晚,虽然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标准了固定资产管理行为,但在管理上还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等阶段,并未形成系统、体系,随意性很大。同时,事业单位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实现恰当的岗位别离,没有进行归口管理,职责权限不明确,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第二,信息管理系统水平较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系统只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录入,不注意资产信息分析和利用,资产信息系统管理缺乏相关标准、相关技能或技能水平较低,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容易出现错误,导致资产管理系统不能发挥其效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正确的管理体系意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要明确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够让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制度和程序上保证合法合规,能够及时应对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到达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满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1〕领导高度重视。单位领导的重视是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和推进的根底,是保证资源的源头。事业单位在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绩效评价等各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后,单位领导要给与一定的支持和配合,要根据要求重新整理管理队伍和人员,重新制定管理职责,明确管理职责,严格按规章、按流程办事。领导的配合才可以保证体系工作的顺利推进。 〔2〕工作人员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内容,熟悉和知晓各自工作职责,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明确内部控制意义和方法,将内部控制融入到每一个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上,落实到权利、责任、利益等方面。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每一项工作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不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只有不断的完善、持续的改良才能保证体系有效地运行,形成长效机制。 〔二〕标准的管理活动 标准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高效运行的必须条件。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要根据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责权清楚,各部门之间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做到办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管理人员严格管理程序。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单位管理方法实施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根据单位情况完善、修订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要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同时要不断根据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2〕使用人员标准使用。使用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是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标准使用的培训,做好使用标准要求手册和流程卡片粘贴在设备上,不断熟悉操作流程,以提高使用效率。大型仪器设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专门负责人,将责任明确。 〔三〕信息交流与沟通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运行离不开良好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只有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相互沟通才能保证体系高效运行。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沟通方式主要为常规交流模式,只有很少数单位能够实现固定资产OA平台管理。常规的交流模式建立在明确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良好的部门间合作,完善的管理体系的根底上。信息管理系统如能实现OA平台管理模式,各管理部门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固定资产从申请、采购、取得、维护、保养、报废等全寿命周期内的活动,给审核、审批工作带来方便,更方面接受纪检、审计及各方的监督。同时,良好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防止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保证固定资产高效使用,维护国家利益。 〔四〕健全的内外监督 全面监督要形成系统体系,融入到每个环节、每个工作内容、每个工作人员、每个岗位等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和内容上,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固定资产监管不应只是审计、纪检部门的工作内容,应在每次重要管理过程中〔包括申请、采购、报废等〕,所有参与人员都负有监督责任,并应签字确认。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机制不仅是对与固定资产相关的部门之间的考核,也可以通过评价内容的设置,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工作奠定根底。固定资产评价机制通过一定的数据设置,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以及利用率等,为事业单位自身摸清家底提供条件。 作者简介:王星亮〔1998—〕,男,汉族,现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学历,财务管理B1606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