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公路交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五篇范文.doc
下载文档

ID:759265

大小:47KB

页数:3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公路交通 改革开放 十年 成就 范文
公路交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五篇范文 中国交通运输改革开放三十年·安徽卷 XX省交通厅二〇〇八年十月六日 “弹指一挥间,交通展宏图〞。在历史长河中,30年是短暂的,但是改革开放短短的30年,安徽交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汽车跳,安徽到〞,到全省公路管理和养护水平进入全国前十名;从1978年长江淮河上仅有3座大桥,到现在长江、淮河上各有3座、12座大桥,在建的各有1座,根本实现天堑变通途;高速公路从零的突破到接近2500公里,只经过短短的17年时间;从破旧的客车、木质的船舶到高档客车比例占到省市际营运班车的35.6%,木帆船、蒸汽机船、水泥船被全部淘汰,实现船型标准化,平均吨位从几十吨开展到现在的400多吨等等,无不说明改革开放30年安徽交通开展之路,正是改革开放进程和辉煌成就的高度浓缩。 一、历史进程 回首三十年,安徽交通大致经历了恢复起步〔1978~1990年〕、重点突破〔1991~1997年〕和全面加快〔1998~2022年〕、科学开展〔2022~2023年〕四个阶段。 〔一〕恢复起步阶段〔1978~1990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全国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经过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确定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安徽交通步入恢复起步阶段。 邓小平提出“让一局部人先富起来〞之后,广阔农村群众对“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快修路〞,成为这一开展阶段的显著标志。这一时期交通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公共财政对交通建设投资一片空白,交通建设资金缺口很大的情况下,省交通厅调动各方面、多层次的积极性,采取了“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多渠道集资,并通过出台开展政策、减 -1-免相关税收等措施,促进交通建设和开展。1985年起对全省18条干线公路全面拓宽改造,大力修建山区公路和旅游公路。至1990年共改造拓宽公路1373公里,其中到达 一、二级公路标准的有800公里,使全省国省干线公路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1989年通车的蚌埠淮河公路大桥为我省最早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这一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的活泼,通过“民需民办、自建自养〞,区乡公路开展较快,初步改善了“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根本形成了“乡建道班,区〔镇〕建站〞的管养模式。原宿县栏杆区1981年至1984年,在全省首先实现村村晴雨通车。 1980年7月XX省公路管理局成立以后,首先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养路费收支方案管理,同时加强工程、技术、养护、路政、机料、财务等工作的全面管理。同时,根据“用路者养路〞的原那么,XX省方案委员会、交通厅、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XX省分行联合颁发XX省公路养路费征收和使用实施方法,将“行驶公路的车辆〞改为“凡领有牌证的车辆〞都应缴纳养路费。1984年省公路管理局进行公路机构改革试点,以宣城地区公路总站为主,成立XX省公路管理局芜湖分局。 1978年,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下,全省公路部门对公路养护工作进行了改革。XX县区公路站率先实行“三包、四定、一奖、一集中〞的养路经济责任制;1980年,XX省公路养护道班“四定一奖〞〔试行方法〕在全省推行。这种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改革公路养护的管理方法,既根本解决了养路工人长期“吃大锅饭〞的问题,又较好地调动了养路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降低了养护本钱,好路率稳步上升。 这一时期,路政管理重点在加强农民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摆摊设点、骑路集市等违反公路法的行为的整治工作。1983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 会议,部署清理路障工作,在全省开展清障大检查,初步解决公路设障的“顽疾〞。1986年,XX省出台了XX省公路管理条例,1987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和交通部制订 -2-的“实施细那么〞,公路路政管理正式迈入法制化轨道。全省公路各级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加强对“两个条例〞的宣传工作,路政管理部门建立路政管理档案,对侵占路基、破坏路产路权、违章建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逐一依法妥善处理,全面做好路政管理工作。 水运建设取得良好开展。1982年,安庆、芜湖大件码头先后建成,结束了我省无大件码头的历史。1980年和1985年,芜湖、安庆、马鞍山港口先后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贸易港。新建的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有两个万吨级泊位,可以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万吨轮。到1988年底,全省通航里程包括长江401公里在内已达5926公里;有通航建筑物33座,其中船闸29座、升船机4座;实现渠化航道2400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44%。到1990年底,随着肖濉新河的通航,结束了淮北无水运的历史;枞阳、杨桥船闸的建成使用,使通航条件大大改善;全国交通重点工程—淠淮航道沟通工程的积极推进,必将结束六安地区封闭的水运史。 站场建设实现较快开展。1985年在国内率先出台征集汽车站建设专用基金实施方法,安庆、淮北、合肥、滁县、马鞍山、巢湖、黄山等汽车站相继建成,运输保障能力和效劳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同年6月,省政府授权省交通厅批准全省首家XX县区懈保桥收费站收取过往车辆通行费。1987年在全省实施了养路费超收地〔市〕全留政策,使公路养路费征收率大幅提高。1990年底,全省征收公路养路费44341万元,是1977年7706万元的5.75倍。 同时,按照“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公路水路运输空前繁荣。1984年,省汽车运输公司撤消,人、财、物三权下放给地方,同时成立XX省公路运输管理局。这是安徽公路运输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创造了运输市场的开放格局,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公路运输经济结构。在“有路大家行车,有河大家行船〞和“国营、集体、个体三者一起上〞的原那么指导下,单一所有制的禁锢和交通部门包办公用运输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公路水运市场全面开放,国营、集体、个人运 -3-输主体都得到快速开展,尤其是个体运输迅猛增长。至1990年,其运力占社会总运力的50%以上。1982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XX省公司成立,首次开辟了安徽至香港、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远洋航线,结束了我省无远洋航线的历史。至1990年,全省共有各类船舶199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其中专业运输船舶到达1.22万艘、88万吨。 随着个体运输的蓬勃开展,水上运输平安问题凸显出来。乡镇运输船舶逐步成为内河运输战线上一支活泼的力量,对国营、集体运输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但这些船舶技术状况差,人员素质低,违章冒险航行现象十分严重,由此而造成的翻〔沉〕船死人事故不断发生。1985年以前,平均每年死亡人数在100人以上,最高年份1983年达152人,其中乡镇船舶死亡人数比例逐年上升。为保障乡镇运输船舶平安,1981年以后先后制定了XX省农副业船、渔船、渡船平安管理方法、XX省渡口管理方法、XX省挂浆机船平安技术管理等管理方法。1987年,经XX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XX省港航监督局和船舶检验局,同时,在地市一级设立了15个港监船检处,在县一级设立了54个港监船检所,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政令、分级管理,依照行使港航监督和船舶检验职权。1989年5月19日以省8号令公布了XX省乡镇运输船舶平安管理暂行方法,是我省内河交通平安管理的一个重要法规。这一方法的实施,理顺了内河交通平安管理关系,落实了乡镇人民政府的具体领导责任,明确了交通、港监、公安、工商、税务、保险等有关部门的分工责任,表达了分工管理、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综合治理的精神,从而使内河交通平安根本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二〕重点突破阶段〔1991~1997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总体开放格局。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各行业深入推进,交通建设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重点突破。 -4-长期以来,交通公共投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成为制约交通事业开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途径,传统的依靠财政投入的单一交通融资体制逐步向以市场为根底的社会融资渠道转变,逐步形成了国家投资、社会融资、群众集资、外商投资等多元化的筹资新格局。1996年11月13日,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发行h股,开创了国内公路企业境外融资的先河。 随着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交通根底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形象工程陆续建成,我省公路、桥梁、港口码头、航道、车站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地改变了我省的交通面貌。合宁、合巢芜高速公路,205国道马鞍山过境线和天长段、104国道文明样板路、318国道宣广段、312国道六叶段、合淮路改造工程完工或建成;铜陵长江大桥、黄山太平湖大桥、陇西立交桥、淮河蚌埠、凤台公路大桥、安庆皖河大桥等一批特大桥梁建成通车。1995年建成的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在结束我省境内400公里皖江无跨江大桥的历史的同时,也是我省利用日本协力基金贷款,依靠社会融资、收费还贷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的成功范例。 这一时期,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91年10月4日,合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早在1986年,我省就成立XX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和XX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同年10月1日,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36公里的合宁高速开工兴建。当时全国还在争论要不要修高速公路时,安徽交通人就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掀开了安徽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1991年夏,我省遭受特大洪灾,省城合肥通往外地的铁路、国省干线全部中断,唯有合宁高速如长龙卧波,畅通无阻。正是有了合宁路,中央领导得以前往灾区指挥抗洪救灾,大批救灾物资得以源源不断运进灾区,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合宁路为“救命路〞。 -5-许多公路界的同行感慨地说,合宁高速不仅是安徽人民的救命路,也是全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救命路。 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化。1990年,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省公路局将工养科分为工程科和养护科两个科室,加强对全省公路养护的指导工作。同时,公路建设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度、重点工程建设业主负责制等制度相继建立,公路建设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沪蓉高速公路高界段、合徐高速公路等工程质量有明显的提高。XX省道路管理运输条例、XX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XX省水路运输管理条例、XX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交通法制建设逐步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交通建设市场的管理逐步走向标准。 1994年,省政府印发了全省公路分级管理实施意见,对全省公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明确了省公路管理局依据交通厅授权,负责全省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国道、省道的修建、养护管理由地、市、县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道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由行署、市、县交通局内设县乡公路管理科、股负责;乡道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的公路分级管理新机制。公路养护组织改革试点推进,由长期管养一体的格局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养管别离新模式迈进。在1997年全国公路养护与管理综合检查评比中,XX省名列第10名。从1994年开始,连续每年开展路政管理宣传月活动,加强对公路路政管理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 伴随着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的完善,公路规费征稽工作逐步标准。1991年,全省公路养路费征收业务从路政管理中别离,负责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1992年,经省交通厅、公路局与省高级人民法院协商确定全省各地〔市〕中级人民和各地〔市〕、县人民法院成立公路巡回法庭。并派驻在公路管理部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