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现职干部处理力度调研报告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科学界定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范围;探索处理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方式;加强处理后干部的跟踪管理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在综合屡次干部调整的原那么、充分调研的根底上,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经过反复酝酿,并报县委常委会研究讨论,确定了不适宜担任现职需调整岗位的9种情形、县委针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在分管县级领导进行谈话提醒警示的根底上,积极探索调整后的安排方式、县委高度重视和关注组织处理后干部的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严格实行跟踪管理,强化对他们的监督等,具体材料请详见:近年来,x县不断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乡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组织处理力度,真正把干部调整到适宜的岗位上来,做到各尽其能、人尽其用,较好地促进了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促进了干部队伍的科学开展。一、科学界定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范围。在综合屡次干部调整的原那么、充分调研的根底上,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经过反复酝酿,并报县委常委会研究讨论,确定了不适宜担任现职需调整岗位的9种情形:在担任现职3年内,碌碌无为,表现平庸,分管工作成绩不明显,绩效考评不合格的;在现有岗位上不思进取,混天度日,上下班纪律松弛,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的;在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工作而业务能力不适应的;在班子中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你争我斗,与一把手配合不协调,影响班子整体团结的;连续三年民主测评在班子中排名末位且分差较大的;在班子考察中发现存在较为严重问题,干部职工反映较大的;工作出现失误、过错,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的;违反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双十禁令,且情节、性质较恶劣的;受到纪律处分需进行降免职处理的。二、探索处理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方式。县委针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在分管县级领导进行谈话提醒警示的根底上,积极探索调整后的安排方第2页共2页式,并适时作出调整,树立了庸者下、“病〞者退的用人导向。一是敢于降免,让懒庸者下。根据班子考察考核和民主评议情况,对能力素质平庸、工作懒散、上进心不强的干部,严重的大胆予以降免职,近三年来共对6名懒庸干部实行降免职。不宜降免职的调整到相对不够重要的岗位,如副乡镇长改任人大副主席、副局长改任工会主席等。二是问过改“非〞,让“患病〞者退。对存在严重问题或过错的干部,严格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