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现象分析一、在实践中信息孤岛的表现或对政府部门的主要影响(一)资金投入的“黑洞效应〞。电子政务对于传统政务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鲜的事物,而各级部门建设本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时,随意性较大,不考虑全局利益,仅仅以本部门的需要为出发点,所以这样建设出的系统,缺少全局的交流,仅仅开发各自的数据库,也仅仅采用各自的系统,甚至在同一个部门内部建设和使用的数据库以及系统也不一样。电子政务作为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如果缺乏规划和设计,既消耗了巨大的公共资源,又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健康开展。比方如果为了与上级部门进行某方面联通而专门斥巨资建设的系统,在建成后发现标准完全不同,导致与上级部门之间没有方法互动,最后就只能将此设备闲置,并且投资购置其他的设备,造成浪费。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只考虑了有没有的问题,而忽略了未来的业务需要。这套信息孤岛系统的建立,就是典型的没有进行调查和规划就胡乱执行的情况,导致后续重复建设的投资,造成了税款的浪费。(二)系统布局被割裂。建设电子政务的出发点之一,就是希望在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实现政府信息的资源共享,从而使得在电子政务各种工作模式中能够做到互联互通互动,使得用户跨越空间、时间的限制获取效劳,足不出户就方便地查找、利用各种信息。由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被建设成为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各部门的不同系统内分散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又加上缺失了共享机制,一个部门如果想要去获取以使用其他部门的任意信息,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方便自己内部的工作用户、简化人员,但是更多的时候会阻碍系统内的互通互融工作。信息孤岛的存在,使人们总是要填各种各样的表单,提交给不同的部门,部门又将其登记到不同的系统中去,增加了行政本钱。由于信息孤岛,用户只能面对被人为割裂拆分的电子政务系统布局,可以被共享的信息量大大缩减,而如果信息资源不能被共享,也就无从发挥其价值。(三)导致电子政务开展水平停滞。2023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电子政务开展指数比2023年上升了7个位次,虽然排名上升了,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开展仍是中等水平。存在差距主要是因为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与各个系统之间分布离散相互隔离,难以开展协同工作,成为电子政务迈入高级阶段的瓶颈,也加大了需要协同处理的政务开展的难度。近几年在线业务办理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线效劳指数不断提升,但是我国能提供在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