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docx
下载文档

ID:722972

大小:20.77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语篇 分析 系统 功能 语言学 中语篇 运用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摘 要】语篇分析作为目前语言学家们常探讨的一个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世界语言学派中的两大阵营中的功能派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有很多深层的学习理论,尤其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被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就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语篇功能在做语篇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 一、语篇分析的简要介绍 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同学派对于语篇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的说来,语篇分析对于语篇和语境的具体关系紧密联系了起来,包括说话者的目的,具体语篇所处的环境、背景等等,都属于语篇分析的范围之内。说到语篇分析,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语篇。语篇是高于句子层次的一个语言单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是随意的将毫无关联的单词或是词组组合在一起,而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交际,而且在交际过程中,能够表达一个连贯的、整体的意义。这就看出了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连贯性,即语篇之中各个成分是连贯的,不是彼此无关的。Leech曾这样的定义语篇(discourse):“语言使用情况的概括用于,即最为交际行为结果语言〞。韩礼德和哈桑将语篇看作是一个语义单位,韩礼德对语篇下的最简单的一个定义就是具有功能的语言。许多学者对于“语篇〞这一词的使用范围也有分歧,有些学者认为语篇既可以指口头的语言,也可以指书面的语言,而有些学者那么认为语篇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书面语言的范围上。本文所指的语篇,指的是上一种情况,即口头和书面语言的集合体。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话语或是句子构成的,在句法上是有组织的,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又是独立的。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篇章功能的简要开展史 系统功能语言学最初起源于布拉格学派,经由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的开创和开展,由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续继承开展,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语言学中极为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的一支。从最初的功能语法开展为如今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无数的学者都奉献出了自己的研究,也让系统功能语言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被世界各地语言学家们广泛接受的语言学流派。 任何一位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学者,提到系统功能语言第一想到的就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篇章功能和人际功能。其中,概念元语言功能是描述语言对客观世界的反响,人际元语言功能是语言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语篇元功能是学者对与语篇的解释。韩礼德对于语篇极为重视,他认为:“组成语言的就是语篇或话语。〞并且,对于任何一个语言学家来说,语篇和语言的描写是缺一不可的,单纯的描写语言而不说明语篇是无意义的、徒劳无功的,而单纯的描写语篇而不结合语言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 用语篇元功能来分析语篇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最受学者们欢送的理论,同时也是该学科中最常和其他学科结合使用的理论之一。语篇功能中的主位功能(Theme)和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常常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等结合使用,连贯和衔接是翻译实践中常常提到的手段和方法等,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还在希夫林的语篇分析的六个角度下开展了批评话语分析、评价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等。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专家学者们每隔一年便会召开一次系统功能语言学之语篇研究大会,进行语篇功能等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讨论。有许多学者就单就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功能也已经做过许多的研究: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黄国文,2004);隐喻学研究(束定芳,2003);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中美宪法语篇比照分析及文化阐释(韩建,2023);“主位〞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李运兴,2002);语篇中的连接手段(杨一飞,2023);语篇分析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贾正传,1991)等等。总而言之,语篇功能作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是十分重要的,并且经过时间的验证,是十分有用的一条理论研究。在语言学的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自己的一份奉献。 三、语篇功能分析语篇的具体实例 传统的语言学家将对语言的研究侧重在了对语法结构的研究上,而近几年,语篇分析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将重点分析放在了衔接和连贯上,放在了语篇发生的具体语境和语篇使用者的依赖性上。目前,我国对于语篇的分析,很大局部都是在系统功能学派下进行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功能对于语篇的分析目的不是去证明事物的本身,而是在于去做某些事情,在与理解在具体语境中选择适宜措辞的正确原因。韩礼德曾说:功能语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一个能进行语篇分析的语法从而成功文本的规律和不成功文本的原因等。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篇视为语言的根本出发点,研究语篇,就是研究说话者或是阅读者双方的交际目的。语篇功能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是很深的。传统意义上的外国文学教学是在学生通读了文章内容的根底上,教师带着着学生就文章的流派、内容、人物性格等进行文学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仅仅将文学的教学表达在了及其浅薄的一个层面上,很难让学生们了解到文章的精髓之处。外国文学的教程只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很小的组成局部,最近的一位学者说:“外语的教学可以分为四个程序:首先是对词汇、语法、句法等的相关研究;其次是外国文学的一定了解;第三是在文学根底上进行文化学习;最后是在文化的根底上进行人类学的研究〞。传统的文学教学方法仅仅关注在了第二个层面上,往后的几个层面的学习都被否决了。而如果将语篇分析,特别是篇章功能的语篇分析进行比拟之后,例如对于外国的优秀译本进行比照阅读,看翻译大家在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对于文章主位的选择,衔接手段的运用等,往往能够将学生们带入到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体会到文化的差异性。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分析重点在于分析文章的目的性,即在一种语言文学用什么样的话语到达了什么样的功能,在另一种语言中如何能够表达出同样的目的与功能,是我们急需掌握的一种技巧。通过对源语言和译入语的分析比拟,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能够更好的进行文化上的交流。对于语篇当中的衔接手段,包括语法手段(照应、替代、省略)和词汇手段(复现和同现等),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上是如何表达的。 在文学翻译方面,美国作者James Fenimore Cooper的小说最后的莫西干人中,描述了莫西干族的遭遇和殖民统治者对于土地的掠夺,这与我们在清朝末年遭受列强侵略的感受有相似也有不同,我们对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与事实上的相似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来适宜的、恰当的表达出来对于我们中国的译者是个难点。我们的译者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Cooper这一本十分成功的小说在中国的读者往往仅限于英语专业或是具有高等学历的读者身上,很难在广阔的范围之内引起共鸣。而与此相反,莫言小说的译者葛浩文,那么很准确的抓住了英文读者的兴趣,将莫言作品中许多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内容表达在了他的译文本中,中国的语言讲究的是意合,即在篇章中,衔接的手段往往是语义的连接,而英文重形合,即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中国的篇章功能中的衔接手段在译文中能够精准的转换和表达。从而将莫言的小说成功的推向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参考文献: [1]语篇分析:思维、策略与实践,席晓青。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 [2]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 [3]语篇分析,黄国文。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4]语篇分析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曹路漫。南阳师范大学学报第2卷第四期,2003年4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