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外出考察报告模板一、观察与感受感受一:专家引领,理论提升我们有幸聆听了四位专家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分别是:回归普适与朴素:根底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办好学前教育〞的实践解读、小学教学专业标准的制定与解读和平静中做教改,每位专家的讲座内容都不同,内容丰富,理念超前,可以说是对我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一次洗礼与提升,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的是杨启亮教授回归普适与朴素:根底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的报告。杨教授从“为什么要主张四个方面回归普适与朴素〞、“教育的目的〞、“课程的困惑〞和“方法的思考〞等四个方面对根底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剖析。杨教授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朴素,他指出:“朴,就是未经雕琢的意思。素,原样,是什么就是什么,原汁原味。〞“普适,是普遍适宜。〞根底教育创新的品质应当是普适与朴素。但是当前社会存在着急躁、浮华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这势必对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接着杨教授讲到了教育的目的,即根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他指出,根底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根底,是培养适应社会、自食其力、能负起社会责任的普通劳动者,根底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在谈到课程的困惑这一问题,杨教授说,当前中国的根底教育考业负担非常严重,有句话影响深远:“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恰恰这句话让孩子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很多学生自杀的现象。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产生如此多的因为压力无法承担学习压力而自杀的现象。这种教育甚至让学生连根本的体育课业也让步了,无视了学生的健康,导致学生身体体能下降,一些高校连3000米、5000米长跑也取消了,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哀。最后,杨教授谈到了回归普适和朴素的方法。一是要慎言创新。二教法是最朴素和普适的一种方法。三适宜的方法,顺其自然就好。――教学自然、儿童自然、教师自然。然而,反观当前,根底教育的急躁、浮华、形式主义,这一切的一切,是谁造成的。作为一线老师,很多事情的改变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例如,名校的打造,一考定终身的体制等问题。第2页共5页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还在,那么,各级部门势必会组织各种筛选的考试;一有考试,势必排名排序;为了名次,教师势必想尽一切方法。那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很难落到实处了。作为我,或许我能做的,就是让我的课堂自然、朴实、普适,让我的学生享受课堂的自然、乐趣、幸福,爱上学习。感受二:特色鲜明、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