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调建设新农村调研报告一、按照开展规划,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统筹城乡共同开展。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局工程,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次,站在统筹城乡开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中,把农村开展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要按照x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纲要、x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开展专项规划的要求,指导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委作为规划编制的主要部门,要催促各职能部门认真抓好落实,要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部署城乡再生产所需要的根本生产资料,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向农村倾斜,力争多安排教育、卫生等农村社会开展工程,提高农村社会开展水平;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等根底设施的投入,在通村公路、“三小工程〞等方面,增加投入比例;在安排工程资金时,多安排农业工程,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工程和农业产业化工程。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工补农的长效机制,充分表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二、努力筹措建设资金,推进根底设施建设。我市农村根底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是农村经济开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今后几年需努力的一个方向。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总目标,大力加强以公路和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抓好以“水、电、路、气、房、林、电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形成通畅、平安、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这些工程点多面广,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一方面,地方财政资金需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我委要进一步抓好工程库建设,做好工程储藏,多渠道、多层次争取工程建设资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工程和资金保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尽快获取国家和省投资信息,争取国家、省支农扶农资金和工程向x市倾斜,力争最大的投入,要加强与中国农业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信贷支持。三、提高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目标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对我市农村来说,要围绕效劳城市的目标,发挥城郊农村的功能,加快开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我委在这项工作中,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