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69768

大小:33.99KB

页数:2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建设 调研 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调研组,于3月2日—15日深入适中、苏坂、大池、西陂等乡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组织召开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分管领导、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代表、农户及人大代表座谈会,对我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本文基于此次调研结果,对我区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并就如何加快我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我区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工业化促农、城市化带农、产业化富农〞的思路,“三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222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32.5亿元,比202223年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802023元,比202223年增长13.4%,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1、特色产业持续开展一是畜牧业健康开展。建成12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成为了海西最大的无公害生猪基地,连续两年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森华冷却肉工程一期建成投产,森宝年屠宰3600万羽肉鸡生产线开工建设。202223年,全区肉类总产量16.2023万吨,增长19.9%;水产品总产5850万吨,增长18.2%。二是林业开展势头强劲。完成植树造林4.73万亩,引进金源木业等竹木加工企业20230多家,建成丰产毛竹林基地40万亩。三是果蔬产业持续推进。共有无公害蔬菜基地2.2万亩、水果无公害基地1.3万亩、绿色食品基地0.8万亩;建成东肖联邦梅花山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开展示范基地450亩、苏坂乡美山村5000亩密柚生产示范基地。四是茶叶产业加快开展。重点培育壮大“优质高山茶〞,建设了白沙产坑、岩山玉宝、小池镇培斜村等茶产业开展示范工程。截止目前,连片开发20230亩以上的茶场20个,茶叶总面积达1.55万亩,产量202337万吨,毛茶产值2792万元。五是花生产业稳中有升。形成“生产基地----咸酥加工----花生销售〞产业链,加工企业150多家。XX市咸酥花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产业经营持续推进一是培育企业舞龙头。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生猪、竹木、果蔬、花生、茶叶五大主导产业逐步壮大。目前,全区有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5家,实现加工产值27.57亿元,已培育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29家。二是扶持协会抓效劳。积极开展农民互助活动,建立经济合作社和产业经济组织,全区现已组建生猪、密柚、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拥有会员750户,注册资金1247万元,资产总额4800多万元,专业合作社地域分布覆盖率90%。三是健全体系促流通。扎实开展农村“新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效劳体系。截止202223年底,全区共有农资超市4家、庄稼医院4个、农产品交易中心1个,新建成和改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个、村级农产品信息点8个。 3、城乡统筹持续提升一是村庄规划建设有序开展。大力实施“造福工程〞,两年来,共完成搬迁281户1124人。开展村庄整理工程,共32个行政村实施拆旧建新工作,拆旧面积达17万平方米。完成东肖、铁山、龙门组团规划,适中、小池镇总规修编和94个村庄建设规划。适中中心村等被列为省级农民住宅小区建设试点,万安镇浮竹等13个村列为省级示范农民住宅小区建设试点,龙门洋畲、小池培斜、适中中颜、龙门湖坑4个村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住宅小区,村镇建设连续6年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农村道路建设全面推进。通村通乡道路交通网络全面铺开。2022年以来,全区投资5.43亿元,完成281个建制村道路硬化工程,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建成“上衔下延〞新一轮农村公路121.4公里。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全区15个乡镇和216个行政村实现通客运班车,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76.6%。三是涉农根底设施明显加强。近两年来,建成标准化渠道155公里、防洪堤15.9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7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2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31万亩。202223年土地整理面积202353亩,补充耕地946.2亩,实现占补平衡。 4、农村改革持续深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惠农支农政策。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5617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1.3%。所有行政村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改革。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工作进展顺利。创新村居干部和农村“六大员〞绩效考核机制,基层效劳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共选派80多名干部驻村任职,选聘农村“六大员〞2619名。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等各项制度,实现农民零负担。实行试点村动态管理,55家省、市文明单位与新农村试点村、革命基点村开展新一轮结对共建,15对居村结对共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九龙江上游(北溪)流域污染整治,率先在全省县(区)级建立环保“一票否决〞制,大力推广工程治理、生态治理和生物治理模式,完成生态治理3.5万亩。雁石礼邦村被省科技厅列为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狠抓“五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近两年来,全区农村共新建(改造)厕所6.66万户,193个村开展垃圾袋装工作,其中适中镇等2023个乡镇、保丰村等76个村并通过省级“家园清洁行动〞验收,荣获“全国绿色小xx县〞称号。 6、典型作用持续显现根据各个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洋畲、培斜经验,确定3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经过持续努力,初步培育出以培斜村为代表的工业主导型、以西山村为代表的商贸物流带动型、以洋畲村为代表的生态开发型、以竹贯村为代表的人文风情型、以小溪村为代表的新村带动型、以莱山村为代表的村容整治型、以排头村为代表的民主管理效益型等“七种类型〞的建设开展模式,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水平。西安、溪南、培斜、洋畲等4个村(居)荣获“中国特色村〞称号。 7、社会事业持续开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遥远农村“名师名医〞工程、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救助政策。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开展。全区共有“农家书屋〞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117个。适中镇、万安竹贯村分别被评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村饮水工程全面推进,至202223年底农村平安饮水达18.4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9%,平安饮用水通村率达46.8%,入户率达68%。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加快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20230%,参合率达97%。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持续加强,以农函大和农广校为阵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建立区、乡、村三级劳动效劳网络,开展免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近两年,新增城镇就业6873人,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4500多人,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培训500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2322023人。 8、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村级组织建设的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村官海选试点工作,推进村民自治步伐。实施村官承诺监督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通过村民代表民主监督、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介入,促进村民自治进程。xx区荣获全国村民自治先进区称号;铁山镇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称号;石桥村、溪西村荣获全国村民自治先进村称号。 二、我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城乡区域开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2223年我区城镇居民收入达1650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2023元,还缺乏城镇居民收入的1/2。农村与农村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靠近XX县区和中心镇的农村第三产业开展较快,偏远农村那么开展缓慢。据调研中了解,202223年全区295个村(含四个办事处“村改居〞)集体经济收入总额16646.14万元,平均村集体经济收入56.43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的24个,5-2023万元的45个,2023-20万元的59个,20-30万元的29个,30-50万元的50个,50-20230万元的48个,20230万元以上的40个。全区村债权总额25694.69万元,平均村债权87.1万元;村债务总额26792.49万元,平均村债务90.82万元,其中:无债务的村29个,2023万元以下的95个,2023-20万元的49个,20-50万元的49个,50-20230万元的24个,20230万元以上的49个。 2、农民增收较困难高效生态农业仍未成为主流态势,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工程仍然缺乏,“一村一品〞示范村在全区所占比例小。全区282个建制村,被列为“一村一品〞示范村的仅35个,覆盖面仅12.4%。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幅影响较大,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业效益存在不稳定因素。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的任务相当艰巨,相当一局部农民仍然存在小农经济思想,缺乏创新意识,致富的路子不宽、点子不多,增收缓慢。而农村劳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见效不快,农民兴趣不高。 3、村级规划实施难度大目前,全区仅完成94个村庄规划,占行政村总数的42.5%。大局部村庄仍属规划空白点,村庄建设杂乱无序,乱搭乱建乱占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农村有新屋无新村,农户居住分散、公共效劳难配套的局面很难改变。农村新村规划模式单一,规划费用偏高。城郊型乡镇自拆自建愿望强烈,但涉及土地、规划等问题;在已规划的村庄,整村拆旧建新难;建房难符合规划,审批难度大;建筑容积率高的村,无周转地,整村推进更难,致使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截止目前,全区仅完成危房改建审批156户。202223年全区违法占地违章建设总户数3222户,违法占地面积386344平方米,违法建设建筑面积254722平方米,形势不容乐观。 4、农村根底设施相对薄弱我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还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脆弱。交通根底设施仍需进一步改善。农村养猪业污染治理、垃圾转运、排污设施建设,生活饮用水卫生达标等问题都亟需解决。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开展滞后,人才缺乏,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影响了农民素质和保障水平的提高。 5、农民的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目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守旧和缺乏技能,影响了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村干部任期时间短,造成基层组织不稳定,缺乏长远开展规划。一些村级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局部农民和基层干部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新村的错误认识,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局部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偏弱,基层组织工作能力建设需大力加强。 6、建设资金投入严重缺乏全区每年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仅为200-300万元。目前,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向上级争取的捆绑工程和资金有限,而且整合力度不够,只是“天女散花式〞,无法集中财力办大事,资金使用效益差。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局部村债务沉重。资金缺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努力开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1、加快建设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块状经济。树立工业化创造财富,城镇化积累财富理念,把乡镇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开展的“主阵地〞来夯筑。充分利用低坡山地,持续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和工程的引进,提高乡村工业开展的集中度和产出效益。要全力支持龙雁工业集中区加快开发及配套完善;加快专项产业园区的建设进度;积极抓好雁石鸭母坑、适中龙丰工业集中区和海西龙门物流中心的规划与推进工作,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