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5篇.docx
下载文档

ID:659470

大小:24.98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美丽 乡村 建设 工作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5篇 【篇一】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通过实施道路建设、文化广场建设、房屋改造、厕所改造、村庄美化等工程,进行立面整治、水环境整治、园林绿化打造,完善了村庄效劳功能,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村庄宜居水平。 二是乡村治理能力极大提升。完善环卫根底设施,稳固保洁队伍,采取“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的模式,实现村内环境卫生全天候保洁。通过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效劳能力。 三是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三者联动,共生共荣。在产业开展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提振了现有产业工程的投资信心,促进了建设村开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产业开展。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稳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成果。将美丽乡村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资产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各街区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运行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村级组织工程管理主体责任;加大监督和处分力度,提高管理维护水平,多渠道落实管护经费,保证工程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篇二】 一、根本情况 前川村是xx镇政府所在地,毗邻g205国道,其驻地建成区包括前川、上村、立新等自然村,人口642人,耕地面积546亩,茶园面积560亩,2023年农民人均收入16854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先行,认真开展好谋划工作。结合xx镇建成区范围具体情况,我们对镇区所辖的村民组进行实地走访,确定了“一心两轴四区〞的规划结构,并确定了村口古林公园建设等17个具体建设工程。 (二)发动群众,全面拓展好民意根底。把群众意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镇村分别组织召开党员会议、代表会议(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户主会议,共同商讨建设事宜,充分发动广阔村民开展“一献四捐〞活动(献智、捐钱、捐物、捐地、捐力),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普遍提高。活动中共收到捐款67人,捐钱2.6万元,捐地5.3亩,捐石板石头35方、水泥6吨,捐技术工28个。 (三)清洁家园,为美丽前川建设起好步。前川村内卫生一直不太理想,特别是村内的前川河,从里田开始,流过7个村民组,村民聚居较多,河道垃圾屡禁不止,群众对环境卫生治理意见很大。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镇村把河道垃圾综合治理作为“两治理一加强〞的开局工作,通过调整加强保洁员队伍和发动村民“一户一人〞出工整治,河道清洁效果立竿见影,村民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大大增强。 (四)明确职责,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有序。xx镇把4个方面17项具体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部门,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将镇区保洁等工作安排到农商行、卫生院等6个镇直单位和沿街店面业主,实行“卫生、交通、平安〞“三包〞。党委班子按需及时召开调度会和镇村组联合会议,动态调整工作部署,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五)上级支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一是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和市、县美丽办屡次到前川建成区指导工作,通过实地探访,对各个有问题的点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并将其他区县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传授给我们,对前川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很多珍贵意见。二是财政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给予支持,并根据上报的工程建设方案和工程进度,加强对工程款的支付监管,催促资金全部使用在美丽乡村的建设工程中。三是住建部门屡次派人到现场对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河道清理等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入户走访征求村民建议,从而得到广阔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三、目前工作成效 (一)村庄环境整治方面。公园根底设施以及绿化已完善,300米林间小路硬化完毕,古树保护已挂牌。前川河道内垃圾已清理完毕,两侧河坝水埠头修建和护岸整治已完成,安排保洁员4名,垃圾桶已购置并安放。村内供电、网络、电视、 、线路乱拉乱接问题的政治已完成。 (二)村庄环境绿化方面。村内绿色植物花草种植、小花坛等建设已完成。 (三)村庄亮化方面。村口公园、路边布点安装路灯31盏。 (四)根底设施建设方面。农贸市场以及停车场建设完毕,并对外进行店面招租。600平方米地面硬化已全部完成,8套健身器材已购置并安装完毕。 (五)镇标识牌建设以及东干沿路的整治。镇标建设已完成,东干沿路两侧河沟整治完成。 (六)xx展示馆建设。展示馆房顶换瓦,腐烂木构件更换,墙体整修已经完成,馆内陈列“xx—养生小镇〞优秀摄影作品,展现我镇自然风光、地域特产、文物古迹、风土人情,表达了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七)旅游公厕建设及农户改厕。旅游公厕建设已完毕。已完成改厕56户、露天粪坑12户已撤除。 (八)污水处理方面。铺设dn500波纹管60米,dn400波纹管90米,及pvc管500米,检查井15座,大小三格式污水处理设施6座。 (九)村内道路硬化。村内道路硬化已全部完成。(包括主干道路硬化1800余米,鹅卵石铺路200余米,入户小路硬化202300余平方米。) 四、存在问题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虽然我镇进展较快,各项主体工程和整治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还缺乏,乱堆柴火、随意摆放物品、乱扔垃圾的问题反弹严重。二是个别农户改厕中支持和配合度不高,导致一些改厕工作推进缓慢,难度增大。三是个别村民的主体责任感和参与度不强,卫生意识不高,随意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个别党员干部先锋带头模范作用未成分发挥。五是长效机制虽已具备根本雏形,但仍需完善。 五、下步工作安排 1、不断完善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工程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强后续资金投入,以维持美丽乡村建设中日常的卫生保洁和工艺设施的维护修理。 2、注重开展产业引导。立足我镇区位优势,以建成区内现存的“老粮站〞为旧址,通过盘活国有资产的方式,紧扣“xx养身小镇〞品牌,打造具有村庄特点的民宿度假区。 3、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文明家风家训征集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让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自觉地参与到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共同维护好美丽乡村良好形象和建设成果,促使整治工作常态化。 【篇三】 一、前一阶段取得成果 1、绿化工作一是持续推进春季绿化工作,截止目前,全乡在大广高速、京九铁路沿线和四边地区绿化1666.5亩,占绿化任务的138.9%。二是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工作,乡党委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23万元用于精品区片绿化奖补,拉动精品区片5个村绿化投入15万元,栽种垂柳、碧桃、木槿等各类花木近4000株。 2、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垃圾清理清运长效机制,目前两辆垃圾清运车全部投入使用,全乡22个村有16个村已纳入运行体系,配备垃圾桶202300余个,每日清理的垃圾全部运输到XX县区垃圾场。 3、根底设施建设自去年“两委〞换届完成以来,各村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西八方村投资60万元翻建了村“两室〞;西陵村新建了占地400㎡的文化广场;王各庄修建了特色村庄标识;东于村、北芦庄、前王约、西陵更新维护了吃水井;南陵、史庄水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苏庄村内铺设排水管道20230余米。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继续推进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现有16个村进行垃圾集中清运的根底上,到5月底前,组织剩余的6个村将村内垃圾彻底去除,然后全部纳入乡垃圾清运系统。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阔群众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2、精品区片深度打造投资80余万元进行西八方、新庄、诗坞基、东八方游园建设和王各庄文化广场升级。并对主要街道进一步绿化、美化。 3、继续完善村庄绿化南陵、北陵、西陵、新庄、侯圪垯等村在完成水改、修路等重点工作后,将进一步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 【篇四】 一、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 (一)根本情况。柯村镇驻地建成区位于XX县区柯村镇域中部(主要包括竹一组、竹二组、柯上组、柯下组)。包括142户,586人,境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皖南苏维埃政府(柯村暴动)旧址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市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2223年被列为XX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列为市委党校主体班室外教学点,2023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柯村盆地油菜花被誉为“中国十大赏花地之一——黄山40万亩油菜花代表地〞、皖南最大油菜花盆地,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油菜花节,成功举办了2023年首届中国油画名家“走黄山、进柯村〞写生创作和2023年举办的“梦幻黄山、礼仪徽州〞第六届中国黄山油菜花摄影节暨第六届柯村油菜花节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 (二)建设情况。整治方面,改造街道立面11户、改厕59户、整治乱搭乱建整治2023处,撤除房屋3户,清理横幅、广告20230余处。提升方面,先后完成河道清淤、河堤步道、河堤护栏、观光亭和旅游停车场、旅游公厕建设,修建一批竹篱笆、花坛、亭廊、健身广场等。治理方面,铺设污水管网4500余米,建设污水处理终端2处,建成区142户,生活污水处理129户,处理率到达90%以上,其中77户已接入终端处理,散户处理52户,完成“三线〞下地2700余米,更新一批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二、翠林村美丽乡村建设 (一)根本情况。翠林村位于柯村镇西部,距政府所在地2023公里,东接柯村镇东坑村,南靠祁门,西接柯村镇宝溪村,北临石台,三县交界,辖4个村民组,共计135户513人。村域面积8219亩,其中山场面积7000亩,茶叶面积600亩,水田面积680亩,森林覆盖率达83.47%,是一个以茶、粮、林、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2023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4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0元。2023年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二)建设情况。实施了村内房屋、道路、河流整治工作,修复环村古水系1600多米,完成“三线〞下地360米,提升了传统韵味;新建村口停车场、徽派垃圾房4座及公厕1座,改厕82户,打造文化墙13幅200平米;建成综合效劳大楼,村庄新建220236米污水管网铺设,新建2处污水处理终端,翠林中心村135户,生活污水处理122户,其中90户接入终端处理,散户处理32户处理率到达90%以上。 (三)产业开展。翠林村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综合改革,采取山场、耕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手段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截止2023年底,村集体拥有结余资金71.48万元,经营工程主要包括生态养殖、农业种植、集体林场等。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4万元。翠林村与黄山国大生态农业科技以股份制合作方式养殖皖南花猪、柯村黑猪,建成后基地总面积约400亩,饲养皖南花猪、柯村黑猪共计年出栏5000头。村委会带着群众流转土地进行生态种植,开展苗木基地80亩、种植莲藕60亩、种植有机大米20230亩、种植常规大米253亩。依托杨梅坞集体林场,继续改造低产林200亩、更新造林380亩。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领导,推行包保制度。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分成2班,分别包保翠林村和柯村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分段分区与村干部一起包保到村到点,采取领导包保,落实责任到人。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气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最美家风〞、“我眼中的美丽乡村〞美文美图等评比,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扩大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形成“全民重视、全民参与〞的良好气氛。 3、加强对接,迎接省市验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