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根据区政府关于开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结构调整调研活动方案的文件精神,区农业局成立专题调研组,于2023年7月3日至15日对我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蔬菜、红枣、畜牧、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情况区地处盆地东北部,地域面积1327平方公里,由东向西依次为基岩山区〔32%〕、黄土丘陵区〔36%〕、冲积平原〔32%〕三个地貌单元。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型县区。耕地面积65.61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49亩。其中水浇地38.71万亩,占总耕地59%。有6个山区丘陵乡镇,4个平川乡镇,289个村民委员会,410个自然村,总人口53.73万人,农业人口26.62万人,农户8.16万户。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3628元。〔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区农业遵循区委“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全力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开展战略目标,围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主抓蔬菜、红枣、奶牛等特色产业,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基地已初具规模:蔬菜产业占据半壁江山。我区蔬菜产业全年播种面积到达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6万亩〔新建1万亩〕,年总产量到达12亿公斤,产值达6亿元以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蔬菜生产连续12年夺得全省之冠,“魏榆〞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榆次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是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红枣产业蓄势待发。全区红枣面积由2022年的8万亩,猛增到2022年的30万亩,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形成南起乌金山镇、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建成乌金山镇罕山等5个双万亩红枣生态园,红枣开发大户到达150多户,产量到达1000多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进入丰产期,仅红枣一项收入可到达3.5亿元以上,年为农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奶牛养殖异军突起。以奶牛为代表的畜牧养殖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到达4万吨左右,总产值3.5亿元。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到达687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今年目标实现8000头。特别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落户榆次后,成为我国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