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30017

大小:22.33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工作报告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报告 2023年,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围绕构建“幸福湖里〞,紧贴“充分就业XX县区、全民社保XX县区、劳动关系和谐XX县区〞工作主线,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能力水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合力推进充分就业,全面完成就业培训任务 全年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3322人,城镇困难对象再就业2225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76.83%、288.96%;创立充分就业社区30个;技能鉴定938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3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21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87.36%、136.2%、280.25%。 (一)全面开展就业效劳。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继续实行企业外出招聘补贴、务工人员生活费补助等用工效劳政策,全年兑现各类优惠政策补贴865.89万元。编印xx区效劳企业用工和人才就业相关政策5000册,通过访企入户、网上公示等渠道广泛开展宣传。二是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效劳。全年认定灵活就业人员2232人,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4184.4万元,走访效劳对象898人,帮助470个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为594名就业困难人员兑现各类优惠政策。三是深入挖掘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抓住国投公司招聘停车位收费员、特运公交公司招聘公交车驾驶员时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家庭困难人员290人;利用区机关及事业单位补充招考编外人员,促成辖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425人。四是抓好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抓好社区根底建设、人员分类管理、岗位收集、就业援助和创业扶持等工作,创立达标充分就业社区30个。五是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发放“春风活动卡〞、宣传挂历、扑克牌、光碟等各类宣传品15000多份,邮寄致辖区企业负责人的一封信8000多封,举办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围炉会,及时发放困难务工人员慰问金,有力营造“和谐厦门〞务工环境。 (二)深入开展技能培训。一是拓展培训工程。开设各类培训班65期,培训工种从美发、烹饪开展到人力资源管理、育婴师、cad制图等20多个工程。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禾山街道采取“街道+社区+指挥部〞三位一体模式,举办人力资源管理员培训班,得到社会和培训人员一致认可,培训模式在全区得到推广。三是加大工作力度。湖里街道深入宣传发动,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殿前街道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培训和就业工作的暂行方法,提高培训补助;江头街道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鉴定;金山街道对参加培训的局部外来务工人员给予交通费用补贴,解决参训人员后顾之忧。四是落实创业培训。全年开设自主创业培训班2023期,培训学员320人,取得“1+1〞创业培训证书276人,55人实现自主创业,兑现创业奖励金12.3万元。 (三)大力开展企业用工效劳。一是深入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开展〞活动。召开工作部署分析会4次,组织相关人员培训3次,制作效劳卡和工作手册500多份,现场解决企业问题50多个,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交流会,建立了与重点企业沟通长效机制。二是开展好各类企业用工招聘活动。在枋湖客运中心启动“企业用工招聘月〞活动,效劳企业450家次,促成对接意向4200多人。街道固定招聘点积极开展招聘活动,为202300多家次企业解决用工4000多人。利用厦门人才网和湖里人力资源网平台,开展辖区企业人才网络交流,94家企业招聘860人。组织辖区2023多家大型企业赴江西招工。三是做好校企对接活动。组织63家企业参加校企对接会,促进企业与200多家学校对接合作,促成贵州钢绳职业技术院校与宸鸿科技对接,输送专业技术人才86名。 (四)加快就业效劳“两网化〞建设。一是建立网格。根据现有社区行政区划设立网格,实行“1+5+50〞的三级管理,建立健全各级职责制度,实现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二是整合网络。依托现有“劳动力市场系统〞根底数据库,整合“湖里人力资源网〞等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就业效劳管理网络。三是完善数据库。结合劳动保障系统、计生系统、派出所综治系统等资源,采用人工查询、入户和 等形式,完成24万人次的入户调查,建立人力资源根本情况数据库。 二、统筹推进全民社保,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广 截止2023年底,全区参加根本养老保险26.1万人,新增2.6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26.66万人,新增2.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4万人,新增2.7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6.41万人,新增2.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5.95万人,新增2.68万人,各险种参保人数均比增2023%以上。 (一)积极办理新增社保工程。一是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区财政按每年每人最少20230元的缴费标准,为辖区46-60周岁符合条件居民代缴参保费,全年参保352023人、代缴45.2万元,参保率99.5%。二是做好养老、医疗保险补缴。开辟专门办事窗口,组建办理团队,接待咨询群众1700余人次,核定办理养老补缴682人、医疗补缴1749人。三是完善多层次医保。办理健康综合子账户2620户,7176人受益。门诊报销额度由202300元提至3000元,住院报销额度由4000元提至6000元,受理医疗报销2933人、报销经费211.8万元。配合完成51家定点零售药店实地测量及31家定点医疗机构考核。 (二)优化效劳窗口建设。一是优化窗口设置。增设“值班主任〞窗口,根据业务性质特点,将业务窗口调整为前台业务受理区和后台资料处理区,实现前台多项业务集中收件,后台资料分流审核处理,减少办事群众排队轮候时间。二是标准效劳流程。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完善投诉机制,业务须知、办事流程、效劳承诺、监督 上墙,办事表格、办事业务范本上网,方便群众一次性把业务办好。三是优化便民效劳。设立党员效劳示范专窗,添置效劳满意度评价器、饮水机、物品存放箱、免费复印等设施,方便群众办事。 (三)做好社保日常业务开展。一是做好社保基金支付。生育保险支付5264笔3634.4万元,工伤保险支付1449笔2240万元,农保退保1991人支付391.6万元,本市人员失业金申领2323人,外来员工失业金支付93.5万元,办理职工养老退休392人,养老转移3625人,医疗转移1686人,制作社会保障卡8.34万张。二是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全年接到工伤确认申请202343件,认定工伤202328件,不予认定6件,撤诉9件。三是做好业务档案管理。标准整理完成业务档案2152卷,档案扫描16多万页,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验收评定为优秀。 (四)做好退休人员管理效劳。全年接收移交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2866人,比增237%,目前实际管理15377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99.73%。一是做好节日走访慰问。春节发放慰问金126.81万元,走访慰问重病或特困退休人员488人;重阳节发放慰问金26.3万元,走访慰问困难退休人员133名。二是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组织开展登山、健身、游园、棋类比赛及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45场,进一步丰富退休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三是及时跟踪效劳。依托退管四级网络,采用实地走访和 联系的方式定期和退休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退休人员的生活动态,为退休人员排忧解难。三是加强异地管理。办理异地退休人员认证222023人次,对长期居住在异地的退休人员和抚恤人员,按居住地和年龄等自然情况进行细分,节日期间走访慰问长期居住在龙海、莆田、惠安的退休人员19人。 三、稳妥推进劳动维权,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23年劳动合同签订率97.2%,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4.8%,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20230%。监察用人单位1922家次,办结举报投诉和信访转办案件932起,查处集体拖欠工资企业17家,清欠工资304.43万元,处理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63起,处分严重违法企业9家。300人以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率57.6%;接到劳动争议申诉案件664件,开具不予受理通知书87份,立案处理577件,涉及劳动者2119人,涉及标的总额5538.22万元,2023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受理52件。 (一)加强劳资纠纷防控。一是完善劳资纠纷预警机制。制订xx区开展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专项检查行动方案,修订并通过xx区处置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应急预案和欠薪应急保障资金管理方法,全年欠薪应急保障资金垫付67万多元。二是提升基层防控能力。举办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兼职人员及协管员业务培训班两期,基层直接排查上报矛盾纠纷隐患131起,调处简单劳资矛盾纠纷172起。三是提高用工双方劳动保障法律意识。组织400多家企业人力资源干部参加法律法规培训,举办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咨询27场,走访用人单位3600多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72万份,赠送法律法规书籍4000多套,有效提高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 (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一是全面开展“清薪行动〞。根据市统一安排开展“清薪行动〞,自查自纠企业1800多家,派出5个检查组实地走访35个在建工地,开辟欠薪投诉举报绿色通道,查处涉及欠薪案件12023起,追缴工资80.86万元。二是稳妥处置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实行“每周一报〞和“要事快报〞制度,并适时启动12023联动机制和应急预案,快速调处群体性突发事件。深入500多家企业开展劳资纠纷隐患专项排查,及时稳妥处理各类群体性劳资纠纷。三是全面清理非法中介活动。专项整治马垅、塘边等人力资源市场,清退马路违法招工单位52家次,责令停止非法职业活动11家次,行政处分劳务派遣公司3家。四是深化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根据日常检查和“两网化〞管理数据录入情况,每季组织通报讲评,建立“一企一档,一格一册〞根底台帐,采集录入用人单位用工信息11677家,发放书面审查通知书3775份。 (三)做好劳动争议调处。一是快速调解集体劳动争议。贯彻“快立〞、“快审〞、“快结〞方针,主动介入集体劳动争议,简化办案程序,加班加点,现场办案,多样化调解裁决集体劳动争议。二是发挥基层防控体系作用。委托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案情简单、争议较小的案件,定期通报辖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和用人单位信息,有针对性进行法律宣传和隐患排查。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221件。三是构建立体调解网络。推动91家企业组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我区根本建立企业内部调解、街道调解、行业调解和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的劳动争议立体调解格局。 四、加强行风建设,提高劳动保障能力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政风行风建设与机关效能建设、依法行政有机结合,有效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开展。 (一)加强行评监督。由区效能办、行评办指定的“四员〞(即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代表、效能监督员),对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成果监督验收,把政风行风建设全过程置于行评代表和广阔效劳对象监督之下。 (二)提高效劳意识。一是抓好窗口效劳。设立劳动保障投诉中心,为劳动者投诉提供一站式效劳。不定期组织各效劳窗口到区社保中心横向交流学习,带动窗口效劳建设。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做好依法行政综合监察自查,进一步标准办事程序、流程,将行政审批的承诺办理期限缩短到法定期限的40%,筛选明确“马上办〞事项28项、“马上交办转办〞事项7项,抓好厦门湖里人力资源网、公开栏、办事流程图、投诉箱等公开设施公示类载体建设。三是加强社区信息化效劳。以就业“两网化〞建设为根底,形成区、街、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社区居民在家就可享受职业介绍、就业咨询、职业指导、培训报名等效劳。 (三)加强作风建设。一是标准工作秩序。建立严格的督查体系,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效劳承诺制、政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二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