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根本心理素养调查报告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学习一点也不努力,一点也不能吃苦。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追求享乐······确实,自认为年轻的我对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做法还真有些不能理解了,难道这就是代沟?我们与这些孩子们的隔膜究竟在哪儿?他们真的是我们所认为的一无是处吗?近日,我从学生们对自己、对同学、对老师、对家长、对学习等五个方面的思想和看法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一、调查的内容和所反映的情况〔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2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孩子们了解自己吗?就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你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其中优秀2名,占5%;良好8名,占20%;一般28名,占70%;较差2名,占5%。二是你对自己学好课程的信心?其中有信心的4名,占10%;较有信心的8名,占20%;一般24名,占60%;没信心4名,占10%。从上述枯燥的数字不难看出,现在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是什么—自信。我们做教师的都明白,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底,有自信心的人已成功了一半。可我们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哪里去了?是谁抹杀了他们的3自信?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当老师的一味追求好成绩、好名次殷殷期望,不都在无形中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吗?〔二〕学生对同学的认识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其他同学的综合素质怎样?认为优秀的4人,占10%;良好的14人,占35%;一般的22人,占55%;较差的为0.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其他同学对你学习和进步的影响。其中认为帮助大的12名同学,占30%;认为帮助较大的16名同学,占40%;认为没有帮助的10名同学,占25%;认为有不良作用的仅两名同学,为总人数的5%。4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本人对别人的认识明显要高过自己,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互动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三〕学生对老师的认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学生的心目中我们的地位如何?学生们对他们的老师又有什么要求呢?下面的三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第一,你最希望老师对你—A.“关注〞的22名同学,占55%;B.“较关注〞15名,约占38%C.“一般〞的仅3名同学,约为总人数的8%D.“不关注〞的为0.5第二个问题:你希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其答案与第一个问题根本一致,其中严格、较严格、一般、宽松所占比率分别为55%、35%、5%、5%。第三个问题是开放型的,你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