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研报告近年来,县把转移农业充裕劳动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开展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劳务经济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有序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开展轨道迈进,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稳定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素质偏低、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转移的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于4月18日——4月19日先后到我县乡,以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其家庭经济、务工情况、务工收入、思想观念以及接受培训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中掌握了当前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对策。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根本情况在上级部门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转变开展思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自xx年到xx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2.84万人次,创收达78393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387.1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969.4元。xx年方案转移7.32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亿元,其中向疆外转移2万人次,创收1.4亿元。从今年1——4月的整体情况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体稳定,金融危机对转移工作尚未带来明显影响。截止4月底,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3500人次,约占农村充裕劳动力的27%,实现劳务创收9517.5万元,务工人均收入达405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57.8元。其中向疆内、外有组织转移8050人次,创收达5635万元;根底设施建设工程吸纳我县农民工共4663人。收集用工信息150余条,同比增长66.7%。目前,劳务输出在促进农民中作用日益明显、比例逐年增加,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开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主要特点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不断增加,劳务经济创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我县立足自身实际,广开就业门路,积极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转移规模较大,并呈不断增长势头。xx年转移劳动力1.74万人次,xx年转移劳动力4.02万人次,xx年转移劳动力5.6万人次,xx年转移劳动力7.02万人次,xx年转移7.2万人次,xx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26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xx年底,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均创收达200元以上,从劳务收入的占人均纯收比例来看,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30%。转移地域向外扩张,稳定就业人数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