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文化产业开展调研报告515一、文化产业开展现状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土、西藏归属祖国幅员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2022年首次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2023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23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202322年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XX县区文化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以工程建设为重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开发,繁荣文化旅游市场,使全市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逐步进入培育开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已形成文化娱乐业、艺术表演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复仿制〔工艺美术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动漫游戏等9个产业体系。截止2023年底,全市拥有各类文化文物机构1048个,其中:艺术表演机构3个,群艺馆、文化馆5个,图书馆4个,乡镇文化站94个,街道文化站7个,村级文化室79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3个,业余文化队伍102个文化管理机构6个,文化稽查队5个,博物馆9个,文物考古所1个,从业人员4177人;拥有文化经营单位564个,其中:娱乐场所58家,互联网上网效劳营业场所168家,电子游艺娱乐场所14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42家,书店及书报刊零售摊点125家,印刷企业75家,打字复印店82家,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达2339人。全市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总额到达2.28亿元,年增加值7000多万元,营业盈余3000多万元,年上缴税金近1000万元。二、文化产业开展的潜力〔一〕区位优势明显。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位居我国大陆中心地区,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开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的重要门户,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拥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威南火车站和亚洲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岭隧道,道路交通四通八达,自古就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战略地理优势。〔二〕文化底蕴深厚。武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是五凉古都和西夏陪都,保存了大量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