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方式的内涵分析全国地方各级特别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召开党代会,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减少领导职数〞的要求,选举产生了“一正两副〞新一届地方党委班子。直观看是领导职数和岗位减少,但在实质意义上,却是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改革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是贯彻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的重大实践举措,带来的将是党的领导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什么是领导。先说一下关于领导。谈到领导概念时,大都会从与管理、权力、影响等概念的相关性来分析和定义。1、领导与权力。领导是由权力派生而来的。权力不仅仅是吩咐、命令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的能力,权力在本质上意味着“能够〞或“具备做某种事的能力〞或“产生某种结果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别人的潜在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各领域中,权力一般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中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权力由“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是通过领导活动或管理活动的发生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归根到底来源于人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机构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委托;当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机关发动和带着广阔人民群众为实现革命或建设事业的目标而奋斗时,领导就发生了。2、领导与管理。有学者认为,领导与管理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是一种可程序化的控制工作。①从本质上看,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制度化授权的)、有报酬的(利益导向性的)和强制性权力根底上,对下属人员指明行动的方向和指令他们去做事情。而领导,简单地说,就是指挥人们去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领导可能是建立在合法的(制度化授权的)、有报酬的(利益导向性的)和强制性权力根底上的,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作为领导者的组织或个人的模范作用、影响和渗透的力量,以及长期树立培养起来的权威根底上的。在一个组织内,或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一个人可能会利用职权的合法性而采取强制手段命令别人做事情,但他所依仗的只是他所处的职位的权利,这样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管理者,却称不上是领导者。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某个人可能根本没有合法地位所赋予的职权,但他却能以个人的模范行为和影响力来感染和号召人们,他虽不是一个管理者,实际上却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长此下去,他就可能变成领导者。3、领导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