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扶贫集团调研报告文坊村扶贫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也快速的推进。为了进一步做好文坊村的扶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开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特意进行此次调研工作。具体情况如下:一、根本情况文坊村位于XX县区南部山区,距离市政府40多公里,是文坊镇政府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所在地。2022年由荆树、庙前、文坊三个村委会合并为一村,全村总人口3896人,986户,全村区域面积28.26平方公里,下有38个村民小组。山林面积3.8万多亩,耕地面积4000余亩。我村是革命烈士汪群的故里,汪群烈士纪念塔建在我村郑家村小组。我村有中共党员61人,下有2所中心小学、村老年协会1所,内设农家书屋等老年活动器材、嫂子腰鼓队30余人。我村主要盛产毛竹、松木、杂木、香菇、茶叶及各种林产品,天然水稻种植基地、脚板薯、有机蔬菜等各种农副产品,农民纯收入1.2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及“两学一做〞习近平系列讲话为指导,以可续开展为纲领,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强基、连心、模范为主题,先后搞了三个新农村示范点,村组公路硬化达90%以上,屡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二、贫困原因及开展潜力(一)贫困原因1、农业根底设施落后,以往无维修整治,没有良田规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有些良田放水比较困难。2、农业生产由于青壮年外出,留下老人、妇女、小孩在家,主要还是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虽然也有不少种良大户,但是他们技术还不够先进,主要也是50-70岁的人,虽然也有一些人引入了新技术,但是多数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学科技用科技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去年水稻收割季,雨水过多,由于缺乏烘干技术,造成多数水稻烂在田里,收获减少。3、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种植水稻,无工业企业,收入以农业和务工为主,虽然现在已有7个专业合作社,其中也是葡萄种植,但是规模还不大,但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知名度不高,农民增收不明显。4、信息还不够畅通,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导致增产不增收。5、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经常造成刚脱贫又返贫现象。加之残疾人、五保户比例多,致富速度缓慢。(二)开展潜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