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关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和衡量指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稳定地到达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由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决定,由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所表现。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的质和量,就决定了粮食产出的质和量,即产出能力。粮食生产能力要变为实际产量,由国家政策和粮食供求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粮食比较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耕地保护能力。主要指能够保持有多少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政策支撑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况,投入增加的状况,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等。三是科技效劳能力。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推广体系状况。四是抗灾能力。包括排灌设施条什、物质装备状况和粮食种子储藏情况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衡量指标:一是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部“十五〞方案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到××年耕地面积不低于.亿公顷.亿亩。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考虑,“十五〞期间,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亿公顷亿亩左右。二是粮食单产。可综合反映粮食的产:出水平。年我国粮食单产为公斤/公顷斤/亩,“十五〞时期的亩均单产应高于这个水平。三是抗灾水平。可反映粮食生产根底设施状况和粮食生产的稳定程度。可用受灾面积‘孙览灾而积之差占受灾面积的比重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抗灾率一直在%左右。二、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物质要素投人不断增加。化肥施用总量按有效成分%计算由年的万吨增加到年的万吨,有效灌溉面积由年的.亿亩增加到年的.亿亩。主要粮食品种良种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到达—%。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根本建设支出由年亿元增加到年亿元同期占财政支出的比第2页共7页重由.%下降为.%。由于投入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总产量由年的亿斤增长到年的亿斤。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为稳定粮食生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年以来,粮食产量和面积出现连续下降。—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减少.万公顷万亩,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万公顷万亩、.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