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关于促进市残疾人事业开展的建议调研报告要实现富裕、生态、和谐的新延安,就必须解决我市社会弱势群体问题,而残疾人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我市现有残疾人14.13万,占全市人口的6.6%,农村残疾人2023.45万,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四分之三。目前,我市残疾人的生活虽然得到改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1、就业形式严峻。有关单位对残疾人持歧视态度,使残疾人处于严重不利的就业环境;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度低,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理解支持不到位。加之残疾人整体文化素质低,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至20xx年7月只有2191名残疾人就业,占总人数的1.6%。2、企业和条管单位缴纳的保障金不到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执法不严,力度不强,残联及地税部门对财政供养单位缺乏制约性,单位间互相攀比,讨价还价,拒不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得不到应有的处置。3、贫困状况加剧。由于丧失或局部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年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大大低于当地社会平均水平,仅占到四分之一左右。低保是目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根本生活的有效途径,但享受农村低保的残疾人占不到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三分之一,而且低保标准仅能解决温饱问题。4、康复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市没有一所残疾人康复效劳中心,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无法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一局部7岁以上的聋儿、智障儿、狐独症患者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最正确时间,致成终身残疾。5、受教育状况普遍较差。由于身体残疾、行走不便、家庭困难等原因,残疾人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盲、聋、哑三类儿童受教育状况更是差距很大,特教学校开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学校数量少。6、基层残联工作薄弱。除XX县区的乡(镇)残联配备了专职干部外,其它县(区)均为兼职。基层残疾人工作的效劳水平和能力极为有限,已经成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突出问题。第2页共3页7、财政投入缺乏,制约了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有些残疾人温饱都存在问题,要赶上低水平的小康社会都有差距,面临2023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经济社会开展形势,残疾人扶贫工作难度不言而喻。对策与建议:1、标准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应切实落实市政府20xx年第20次常务会议精神,每年从政府购置的公益岗位中,7%以上的用于安排残疾人及其子女就业。财政供养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财政纳入预算。减免残疾人个体经营户的工商、城管、税务等有关费用扶持和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市县财政应对残疾人住房解决给予更大的支持,标准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