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产业扶贫中金融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一道课题,金融机构既要确保产业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又要防范金融风险,这就需要金融机构要认真审核产业扶贫工程,要全面考虑金融发放贷款时存在的风险性。本文重点分析金融支持扶贫产业效益欠佳、引发金融风险的因素,并尝试从金融支持与防范风险的共性因素出发,设计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和风险防控双支柱框架。一个支柱是金融支持产业开展,一个支柱是防控产业金融风险,核心是联合支持扶贫产业开展和防控风险。【关键词】产业扶贫金融风险融资一、贫困地区产业开展的融资状况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1.金融借贷时要做好扶贫产业工程的对接工作,架设企业与贫困地区有效对接桥梁,打通企业与政府、工程与贫困地区洽谈合作“最后一公里〞。2.金融借贷要与贫困地区扶贫工程相结合,给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新兴行业产业群开展。重点通过开展重大工程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大招商三大攻坚突破,积极引进外部资源要素聚集,推动产业扶贫,通过扶贫产业工程融资,推进扶贫地区经济转型开展。3.为了有效防范金融融资风险,金融企业在工程投资时,要牢牢把握产业扶贫这一关键点,金融融资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贫困家庭的实际状况,对症下药,积极帮助有开展意愿和开展潜力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二、金融支持扶贫产业风险源分析扶贫产业离不开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出现风险最终会向金融领域传递。引发扶贫产业金融风险的因素可分为经营主体风险、市场风险、风险敞口难以覆盖风险等,因此可从风险源头分析扶贫产业金融风险。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开展的最主要方式是贷款,期限一般为3年,但目前尚未到期,主要分析潜在信贷风险。1.扶贫产业承贷主体弱质化,融资风险趋高。局部受委托企业、合作社缺乏经营能力,无力兑现分红和偿贷。受托企业大多为小微企业、新成立的合作社,经营实力较弱。贷款流程不标准,归还责任难落实。虽然有三方协议,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金融机构将贷款资金转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归集账户,再转到企业账户,并未先到达贫困户账户再到资金归集账户,然后转入企业账户,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农户可能不愿意偿还“未经认可〞的贷款,风险隐患极大。2.产业同质化和市场风险并存,实体风险向金融传递。由于贫困地区自然和经营环境相似,众多贫困农户集中种植、养殖种类相同,扶贫产业雷同,结构单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