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建立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既是对事业单位实现依法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又是推动事业单位开展的必然要求。十年来,我县按照国家及省市的统一要求,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取得了许多实效。但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一、工作现状根据XX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方法,xx县编办于1997年对县乡两级631个事业单位实施了初始登记。2022年,又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全县事业单位实施了全国统一的法人登记,经重新核准登记事业单位法人233个。截止目前,全县有324个事业单位依法取得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在推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过程中,坚持依法实施登记,积极探索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查验协调机制。通过实施事业单位管理登记制度,政事分开初见成效,事业单位取得了独立法人资格,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县推进事业单位市场化、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二、存在问题一是事业单位依法登记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尽管全县所有事业单位都参加了登记,但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制度的认识与接受仍显缺乏。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一局部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必要性缺乏理解,潜意识中总感觉到登记不登记没什么两样,也不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一些举办单位缘于部门小集体利益,把所属事业单位视为自己人员的蓄水池及财力的支持库,不愿让其参加登记。或即使登记了也不按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有名无实。二是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独立是事业单位取得法人资格的第一要件,是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根底条件。但是,目前我县仍有90多家事业单位(主要是乡镇事业单位)财务不独立,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开办资金证明由主管部门第2页共4页出具,缺乏法律效力,产权关系也难以界定,这既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开展,同时也造成了事业单位对主管部门的依赖,没有自主意识,无法增强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活力。三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监督管理乏力。一方面是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那么对事业单位违规处分难以操作,对一些事业单位不按时登记、变更和年检的违规行为监管乏力。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少,近几年主要忙于初始登记和年检,对监督管理投入精力缺乏。四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查验机制还未真正形成。2022年7月...